"漂"在多倫多:要邊走邊忘記 也要越走越堅強(圖)

發表:2010-12-14 17: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剛剛認識不久的朋友回國了,從決定到離開不過短短十天。看著他在一週內處理完四年生活所有的積攢,變賣了座駕,清點好一切,那決絕的背影不由得給人觸動。雖然再未有機會詳究他在這短暫時間內的心路歷程,也不敢去追問其是否還對這個地方有些許留戀,只記得他說過,「男子漢拿得起放得下,該回去總要回去的」, 周圍來了幾年的朋友告訴我:「總有人會走的,要學著習慣……」

人往往能經得起傷痛,卻經不起離別。隨著成長,我們開始珍惜每一次相聚,而分別,總是需要權衡再三,才能鼓起勇氣。臨行前,他在多倫多打了最後一場籃球,唱了最後一首歌,再光顧一次以後再難想起味道的餐館……「要帶點巧克力在飛機上吃麼?」「不要,什麼都不要,像來的時候一樣,一身輕鬆地走。」 回程那天,除了一位好友,他沒讓任何人去機場送行,或許是不忍再回憶,或許是不堪再回首,安檢後的一個電話就算是告別,殊不知他心裏帶走了多少,又留下了多少。他說:「永遠不會再回來。」

多倫多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們在這裡拋灑了很多,卻又帶不走什麼,只好,邊走邊忘記。

當大家都還是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年紀來這裡打拼的時候,誰都是一腔熱血、滿心憧憬。漸漸地,融入了異國的節奏,在忙碌的生活裡甚至無暇想起自己的喜憂,上學、工作、消遣過活,真實的只有自己的影子,慇勤地記錄下這裡的一切。跑遍了這裡的每一條路,瀏覽了城市的每一條街,開始記得清每一個路牌坐標,可又有誰還記得清初來時的方向。無數次地翻過心扉,卻也記不得吃過了多少苦,受過了多少傷,有多少次讓傷惘漸迷了雙眼,多少次在無助後懂得了堅強。生活是用來忘記的嗎?不是,有些失望的回憶只叫做成長。

離開的心情有很多種,急切、失落、遺憾、釋然……每一次遠行,都是為了一次選擇,為了一個心聲,想要過一種生活。所以出發時總要減輕些包袱,卸下些負擔,若是帶著沈重的心上路,再多的自由也不夠喘息。可是年少輕狂時總是有太多理想,曾想著在異國他鄉專心學業,曾想過在一片熱土大施拳腳,曾嚮往有一天榮歸故里的那絲光鮮。可現實的風雨又總是冷酷無情,看著一個個夢想的羽翼輕塵遠去,人們還來不及追回,就只剩下徒傷的自己。這是我們出國的初衷麼?無論親情、友情、愛情,總有痛的漣漪,而痛徹心扉的卻是悔恨時光不復,夢想已不再。在追夢的時候,我們被誰羈絆?是自己的一蹶不振,還是一時的迷茫不清?是曾經因懷疑踟躕了腳步,還是因心冷放棄了溫暖?臺灣的主持人蔡康永曾經說過:「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所以不論是什麼,學會用心去忘記吧,忘記一些無謂的傷,忘記一些淺顯的苦,只要還是夢的方向,還請用心行走。

去給他送行的朋友回來說,只一個擁抱,他就匆匆登機了。朋友回去後修改了聊天工具上的簽名,「希望兄弟離開舞臺的背影也同樣精彩」。無論做出何種選擇,希望都是為了成全值得的人生。還好,總有一個叫家的地方包容著每個人的喜怒,期待著各自的幸福。即使心裏有些空落,可我們依舊在多倫多,邊走邊忘記;還要,越走越堅強。

来源:出國在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