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填海造地失海漁民畢生投入打水漂

發表:2011-01-25 08: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連普灣新區征海迷局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導,政府徵用—填海造地—高價出讓的利益誘惑下,大連普灣新區的失地失海農民和養殖戶合法權益屢屢被侵犯,半生積累甚至舉債投入都打了水漂。

大連普灣新區的土地市場如火如荼:政府背景的公司出手大方,一個月之內斥資70億元,連買26塊地;二級市場價格節節攀高,每畝60萬元,高的甚至近百萬元,財政因此盆滿缽滿(中國經濟時報1月11日曾有報導)。然而,在這場遊戲中,失地農民和失海漁民成了不折不扣的輸家:失去了養家餬口的生計,補償沒拿到手,半生積累甚至舉債投入都打了水漂。

養殖業者的轉產難題

朱連江和妻子金華都是下崗失業者。2005年他們賣了自家的房子,到普蘭店承包了25畝蝦圈,合同期10年,租金49萬元;夫婦倆又東挪西借,投了100多萬元將蝦圈改造,養殖海參,以期提高效益。海參的養殖週期為2到3年,剛剛有了盼頭的時候,普灣新區成立,海域被徵用了。按《大連普灣新區海域徵用補償辦法》,他家只能得到43萬元。這意味著夫妻倆不僅血本無歸,重新失業,還背上了沈重的債務。2011年1月11日這天,眾多養殖戶到管委會陳情,這位45歲的敦實漢子一跪不起……他的妻子2011年1月22日對記者哭訴:「沒有一分錢的經濟來源,每年還得交養老和醫療保險6400元……今後的日子怎麼過,想都不敢想。」

範明軍也是失業青年。2008年11月21日租了29畝海參圈,合同簽到2015年。他舉債交了50多萬元的承包金,又借錢買了參苗投入,剛有希望見到收成,被徵用了。43萬元的補償,連還債都不夠。

有些人輸得更慘。在大連投資的浙商陳忠法早年做生意有些積蓄,2009年前後在普蘭店承包了三個蝦圈,總面積358畝,為養海參改造借了上千萬元。買了參苗投入,精心護養,把水產學院圖書館與海參有關的書複印了一屋子。然而一紙海域徵用通知,令60多歲的老陳欲哭無淚。這些年他加起來投入了2540萬元,而按《大連普灣新區海域徵用補償辦法》,他只能得到720萬元。他和妻子孩子幾十年的辛苦化為泡影。

還有的人受二遍苦。孫雲家的土地被徵用時,他曾經把鑰匙吞到肚裡抗議,但征地款沒拿到手,承包的海域又被徵用了。望著厚厚的冰層,孫雲對記者說:「下面的海參是我的命。」

僅這次征海涉及的養殖戶就有1000多家,他們以後靠什麼為生呢?

撲朔迷離的補償標準

普灣新區管理委員會成立了大連普灣新區海域徵用工作領導小組,2010年7月13日發布《大連普灣新區海域徵用補償辦法》,規定「補償包括實物資產補償和養殖物補償兩部分。實物資產參照有資質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進行補償,海參養殖補償每畝不高於2萬元」。

海參養殖戶認為這個標準太低。早在2006年,同屬大連範圍的旅順口區征海補償時,每畝海參的補償標準就已達到5萬元;莊河市2007年61號文件規定海參補償每畝4萬元;2010年10月,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和花園口經濟區的征海補償也在4.5萬元。為什麼普灣新區的標準要低60%呢?

實物資產評估也有很大爭議。一條船,養殖戶市場上買時需要3500元,評估只有300元;太陽能、發電設備、網箱等,論車計價,一車150元。評估機構的名稱是什麼?為什麼對養殖業戶的異議不解釋、不答覆、不記錄?評估結果為什麼沒有當事方簽字確認?

養殖業戶的經營損失也未考慮在內。海參養殖投資巨大,少則數百萬元,多至上千萬元,養殖週期長達三年。普灣新區的養殖戶大多是剛剛完成投入期,剩餘承包經營年限為七八年甚至10年不等,經營損失誰來彌補?

根據《漁業法》第14條,水域、灘塗按《土地法》有關征地的規定辦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嚴格征地拆遷管理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緊急通知》,征地補償提高20%到30%。普灣新區制定補償標準的依據是什麼?養殖戶不明白。

利益鏈條的背後推手

普蘭店海域原先以養蝦為主,由於技術和市場等原因一直慘淡經營。前些年外來戶發現蝦圈改造後可以養海參,紛紛前來承包海面,最近見到些效益,當地經濟也有了起色。然而現在,海參養殖產業走到了盡頭:政府徵用—填海造地—高價出讓的利益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海參養殖戶對中國經濟時報說,他們也支持普灣新區發展,可失去了養家餬口的營生,總應該得到補償吧?

2010年12月2日,普灣新區600多家海參養殖戶到大連市政府反映情況,要求提高補償標準,延期動遷以便收穫海參減少損失。被告知去找普蘭店市信訪局;普蘭店市信訪局又讓去找普灣新區國土局。國土局王局長曾叫來包處長留下養殖戶的材料,但石沉大海。2010年12月5日,一些養殖戶被叫到管委會,一位李主任宣布:「每畝2萬元,還得扣20%海域使用費,這是王局長等9人海域徵用領導小組開會決定的;不簽字,就強遷。」說完揚長而去。

2011年1月11日,普灣新區國土局張副局長接見養殖戶說:「自己剛來,瞭解一下情況,主任在樓上研究,下來就答覆你們。」但等到下午四點也沒見領導的影兒。1月21日,養殖戶收到手機簡訊:「每畝2萬元的動遷款,領與不領政府都即將徵用。」

2011年1月24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致電普灣新區國土局動遷處包處長聯繫採訪事宜,一位女性工作人員說正在開會,讓半小時後再打電話,後來就一直變成傳真信號了。記者撥通國土局王局長手機,對方聽明來意後說「正在開會,再約時間吧」,就匆匆挂斷。
 

来源:中國經濟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