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以下孩子成留學主力 或因躲避升學壓力(圖)

發表:2011-01-25 19: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電視劇《小留學生》(網路截圖)

據媒體披露,2010年赴美留學的16歲以下的小留學生已儼然成為留學生隊伍的生力軍,但他們出國的目的已經遠非「師夷長技」那麼簡單了。

這種現象的產生,誠然與中國教育資源全球化配置相關,但在另一方面,海外留學帶給「小留學生」們的,到底是一條什麼樣的圖景呢?

為什麼出國?

北京某中學副校長辛老師認為,家長們送自己的孩子出國接受教育的原因很多,有人可能覺得國外的基礎教育水平比國內的好,但是,基礎教育水平的好壞並不是導致小留學生出國的最主要原因,躲避高考升學壓力才是真正原因。

辛老師對小留學生出國留學的問題很關注,她表示,鑒於國內升學壓力巨大,許多學生學習成績可能不太理想,如果在國內參加高考,可能只能考入一所「三本」學校,但是在國外的話還可能上個不錯的大學,躲過中國高考的嚴格篩選。

加拿大國際教育公司總經理趙女士根據平時在工作中接觸到的實際情況,也發現大部分學生是在國內難以承受高考壓力,對參加高考沒有把握,故選擇來加。由於加拿大沒有高考,學生憑高中成績申請大學。一般情況下,只要中國的小留學生們好好努力學習,大部分都有機會上大學。

除此以外,催生小留學生熱的原因還包括移民的原因,有些家長是為移民做準備,讓孩子盡早適應異國的生活。一般而言,打算通過留學途徑移民他國的家長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唸書,畢業後找工作,然後買房置地,開始過定居生活。擁有當地高等教育學歷文憑和正式工作者更容易拿到綠卡。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學校再走向社會,逐漸融入當地社會,留學無疑充當了移民的敲門磚或者跳板。但隨著各國移民政策的變化,這條途徑未必會一直有效。

自去年以來澳大利亞通過調整移民政策,提高了移民門坎,使移民與留學逐漸脫鉤。在新的形勢下,打算讓孩子通過留學途徑實現移民的家長尤其要三思,留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應結合自身情況做出明智選擇,切忌人云亦云,盲目跟風。

但也有部分人確實是看中了國外的教學水平,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夠較好地接受西方教育。「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適應國內的教育環境。為什麼不適應?其實還是因為應試,大部分孩子覺得壓力特別大,成績也不是特別好,覺得學校的老師不重視自己。」辛老師表示。

她補充說:「還一部分就是我們的評價體系。我們對一個孩子的評價雖然說是綜合素質,但其實最後還是要看一個分數。這個學生可能創新思維動手能力比較強,但是這種能力在考試中很難體現。很多家長覺得國外的教育雖然在這種死的基礎知識上的東西不如國內,但是它給孩子創新思維提供一個空間,對孩子以後的工作可能更有幫助,所以家長會覺得這種孩子接受國外的教育更合適。」

基礎教育孰優孰劣?

小留學生出國留學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教育質量的問題。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就在呼籲減輕學生負擔,推行素質教育,十幾年過去了,中國的基礎教育與西方比又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

2010年12月份,一份來自經濟與發展組織的報告讓許多人感到驚喜:在他們組織的2009年第四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中,來自上海一百多所學校的五千多名中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三方面的平均成績在一百多個參賽國中均排名第一。

這一結果是否意味著中國的中學生基礎教育水平全球領先呢?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範教授認為,中國一些中小學特別是城市的重點中小學辦得還是相當好的,就數理化教育質量來說,決不比發達國家差。另外,從學歷的認可來看,西方國家也給與了肯定,排除假畢業證的因素,一些國家儘管不承認中國大學的學歷,但大都承認中國的高中學歷,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的基礎教育質量還是高的。

辛老師則認為,中國基礎教育水平主要還是體現在知識的識記和考試水平上,「咱們基礎教育就是在知識的牢記性這方面優勢肯定是很大的。」她認為,這並不能說明中國的基礎教育比西方好。此外,中國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特別是存在著嚴重的地域差別,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的基礎教育水平肯定比中國偏遠地區的基礎教育水平強很多,因此不能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的基礎教育水平來代表整個中國。

範教授則認為,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中外基礎教育也有很大的不相同,它們「各有優劣」。

「當前中國基礎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老師只是教給學生書本知識,而不注重教會學生方法,導致學生主動性不強,自學能力不強,實踐動手能力較差,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雖然我們現在都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填鴨式教學還未徹底改變,學生與老師間的交流少。對於西方國家,這一點做得比我們好,他們很注重引導,並且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實,這種歷來廣受社會詬病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的根源還是以高考作為基礎教育「指揮棒」所導致的後果。對此,辛老師深有體會,「中國家可能也進行了一些教育體制改革,但是因為高考指揮棒的存在,其實再怎麼改革也落實不到實處。比如現在各種課程,有些學校實開,有些學校就是虛開,最後學校還得拿高考分數來評判學生和學校的教學水平。哪所學校名牌大學考得多我就把孩子送到哪個學校,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其實政府對學校的評判也是這樣,你今年考上了多少,沒完成指針就是沒完成任務,弄得學校也很緊張。」

在外國考大學更容易嗎?

據瞭解到的情況看,所謂的國外大學好考也只是相對而言,如果你要進入一流大學的一流專業,同樣需要刻苦努力學習,並非留學國外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逃避競爭。

範教授認為,國外大學相對容易進入是因為一些西方國家的大學學位較充裕,競爭並沒有中國那麼激烈。但是也應注意到,在西方一些國家,儘管小學生和初中生的壓力的確很小,但一進入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會驟增。這時很多學生也都變成為「學習機器」了。他們每天也都會感到很吃力,疲於應付,總是生活在一種持續不斷的壓力當中。

「比如,根據2009年秋季美國大學的錄取數據來計算,很多優秀大學的申請人數上升幅度為7%-21%,錄取比例一般為1:10至1:15,有些學校甚至是平均每22個申請者錄取一個。由此可見,現在西方一些國家本科申請競爭的激烈程度也不亞於中國的高考。此外,西方國家的學生除了要搞好自己的學業,還要兼顧很多課餘活動,如果你在中學時沒有加入過什麼社團,沒有什麼特長,就很難有大學會錄取你的。」

長期在加拿大從事中加教育交流工作的趙女士表示,加拿大高中實行學分制,學生們必須修完規定的學分,並完成規定的社會服務小時數才能畢業。「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省)為例,從10年級開始算學分。如果要想拿到高中畢業證書,10到12年級必須修滿80個學分,分必修課選修課,社會服務要完成規定的時數。英語有畢業省考,是畢業必考的科目。完成以上要求,學生就可以獲得BC省高中畢業證書。」

因此,範教授提醒中國的父母們,「不要以為國外的學生都生活在天堂中,其競爭同樣是激烈的,同樣要承受巨大的壓力。他們既要將時間花在課內,又要把很多時間花在‘課外’,要打籃球、壘球,踢足球,小區服務,用大量時間閱讀,堅持記日記等等。」總之,「小留學生」們要想在國外上大學,特別是上一流大學的一流專業,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小留學生的收穫與風險

根據西方教育的特點,在國外讀中學可能更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同時,學生們更換了一個新的環境獨立生活,可能更加利於他們的成長。這些都是中學生海外留學的收穫。

「有的孩子在國內學習成績確實很不好,但是並不代表他沒有開發的潛能,如果送到國外,在一種相對寬鬆的學習環境中去可能更加適合孩子的成長」,但是,辛老師認為,如果小孩缺乏自我約束能力,不愛學習,即使送到國外也不愛學習,那麼這是一個個人性格和學習習慣的問題,送出國門離開了父母的約束可能會適得其反。

「他在國內學習有困難、厭學啊什麼的,出國後沒人管了反而更差了。所以我覺得初中還是不太合適。高中的學生相對來說自理能力、處理事務方面的能力要比初中生強得多,總之,在決定是否送小孩出國留學前應該對孩子的特質有個基本的判斷。」

小留學生們在國外同時也會面臨各種風險,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關於自控力的問題。趙女士認為,許多小留學生們由於沒有有效的成人監管和引導,瀋迷於計算機和電視,或交友不慎,無度揮霍。這種現像在國內媒體上的曝光也屢見不鮮,過早地瀋溺於物質享受和揮霍,對他們未來的成長而言顯然不是好事。

另外,趙女士認為,大部分的小留學生們處於青春發育期,由於獨處海外缺乏家庭的關懷而可能變得孤僻或者叛逆。更加嚴重的問題是,當他們與學校或寄宿家庭等發生矛盾時,不知如何處理以及向什麼機構求助。駐澳領事也談到這一問題,「小留學生因為年紀還小,在異國他鄉的生活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父母在國內通過打電話‘遙控指揮’來發揮指導作用也很難達到目的。當他們的孩子在國外出現一些緊急情況,如突然生病或與寄宿家庭產生矛盾時,他們不得不焦急地親自趕往海外解決問題」。

最後,文化的差異使許多留學生難以適應海外生活也是值得注意的重要問題。特別是語言的障礙,本來,許多家長懷著美好的願望把孩子送到國外,希望他們能夠在國外的語言環境中學好外語,但由於文化的差異,他們在海外基本上也是中國學生和中國學生在一起「扎堆」,語言不通使他們不願意主動去和國外的學生溝通。

「部分學生語言程度太低,語言提高又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影響到其它課程的學習,不能按時高中畢業及申請大學。同時也影響到和老師、同學的交流,以及參加學校及校外的各項活動。學生常常有很強的挫折感和孤獨感」,趙女士告訴記者。

給家長的建議

專家們認為,無論出國還是不出國,根本的宗旨就是要利於孩子的成長以及家庭的幸福,所以決定送小孩出國前一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即使孩子適合出國,家長也應該認識到,父母和孩子跨越大洋的思念也是一種感情上的巨大付出。如果受不了這種離別之苦,留學中途中斷,對孩子的成長和學業也是一種耽擱。

首先,家長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素質,比如語言能力、自理能力、自學能力,是否適應國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等等。在出國前甚至還要想好應該選什麼專業,未來發展方向等等,但這些的前提是要尊重孩子們的意願,不能強求。

領館人員表示「在留學問題上,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能揠苗助長,同時也要考慮家庭經濟條件。畢竟,通向成功的路不止留學這一條。」

其次,家庭經濟因素更加不能忽視,以美國為例,私立中學一年需要支付的學費大概在30萬人民幣左右,家庭是否有這樣的支付能力,是首先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如果為了孩子出國讀書弄得經濟捉襟見肘,生活水平急劇下降,這樣也得不償失。

另外,對於那些希望通過孩子出國讀書考大學,然後實現移民夢想的人而言,還需要時刻關注國外移民政策變化,不能僅僅為了移民夢而耽誤了孩子的學業和未來。對於那些根本就不愛學習的學生的而言,辛老師認為,出國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還是應該因材施教,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幫他們成長和進步。

當然,國外也有很多通過刻苦學習考上一流大學,能和當地學生和諧相處的中國中學生。對於那些已經決定送小孩出國讀中學的學生而言,建議小留學生們要多和當地老師、同學以及家長們溝通交流,遇到緊急情況還可以求助當地使領館。

来源:環球雜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