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49/母叮嚀:跟著軍帽有太陽的(圖)

發表:2011-02-24 19: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同窗情靠這張小學畢業照,高秉涵(後排右四)在臺灣和校長(左立者)相認,改變他劫後餘生的命運。

動盪的一九四九,山東男孩高秉涵在兵荒馬亂中,牢記母親的叮嚀:「跟著帽子上有太陽(白日)的,不要跟著星星」,跋涉千里,來到臺灣展開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九四八年,高秉涵十三歲,剛從山東省渮澤縣第二小學畢業,並報考縣立簡易鄉村師範學校初中部,拿到新生錄取證明書。

當年國共內戰激烈,山東一帶戰雲密佈,菏澤孤城也危在旦夕。高秉涵的父親是國民黨員,遭進逼的共產黨殺害,但是高秉涵的阿姨和兩個姊姊認為國民黨腐敗、蔣介石抗戰不力,已早一年跑到延安,偷偷加入共產黨,對家中變故渾然不知。

母一再說:別跟錯星星

那時,國民政府在江南廣設流亡學校,免費收容華北淪陷區學生。高秉涵於是帶著一張小學團體畢業照和初中錄取證明書,跟隨學長逃奔江南。

「如果學校解散了,你要緊跟著國軍走。國軍不回來,你千萬不可以回來,回來你就沒命了。」臨別前,母親一再叮囑:「軍帽上有個太陽的才是國軍,有星星的是八路軍……,別跟錯了。」這一幕深烙在高秉涵腦海裡,至今難忘。

街頭被押在國軍當小兵

一九四九年春節過後,國共兩軍對峙長江兩岸,這時政府無暇顧及流亡學生,設在江蘇無錫的魯南中學第七分校,就在連日斷炊中不宣而散。年長的學生投筆從戎,維持生活;多數學生結夥渡長江返鄉。高秉涵拎著簡單行囊,徘徊在無錫街頭,不知何去何從。

這時突然有兩個荷槍士兵強押高秉涵上軍車,換搭軍用火車,連夜開往安徽蕪湖。高秉涵抬頭端詳這些官兵的軍帽上都有白日徽記,當下「我竊喜又安心,這是母親要我追隨的國軍。」高秉涵於是被編入第八兵團野戰醫院充當衛生小兵。

一九四九年四月廿日,共軍深夜強渡長江,國軍奉命撤退。高秉涵跟著國軍和大批來自各方哀號的難民,從蕪湖夜以繼日地步行,跋山涉水數千里逃抵廈門,年底再撤到臺灣。

腿傷潰爛流落臺北街頭

苦行途中,高秉涵雙腿竟遭部隊滾燙的稀飯燙傷,逃難途中無藥可醫;傷處潰爛長蛆,差點截肢。當時高秉涵才十四歲,身材瘦弱,不合當兵體格要求,來到臺北舉目無親,被迫流落街頭。

為了治病考鐵路局小販

「我住在火車站裡,在車站東南邊的垃圾場和野狗搶食物;幸好撿了一件舊皮衣過冬,才沒被凍死。」拖著潰爛的雙腿,高秉涵走路一跛一跛,打掃馬路的婦人見他如此狼狽,好心建議:「孩子,你的腳非看醫生不可,你去報考鐵路局小販(限十五歲以下),就能去鐵路醫院治病了。」高秉涵順利到火車站賣便當,一雙腿也幸運保了下來。

過了幾天,高秉涵在火車站前巧遇渮澤第二小學校長李學光,他興奮地上前自我介紹:「我是第二小學的學生。」校長半信半疑。高秉涵拿出隨身攜帶的畢業照,校長很欣慰,帶他回家同吃住,力促他以當年的初中錄取證明書(同等學力)考上建中夜校半工半讀,最後就讀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系,成了開業律師,直至今天。

老共若來「眠藥煮粥」「逃難真的逃怕了!」七十四歲的高秉涵最懂安居樂業的可貴。在中美斷交危機時,許多人賣了房產移民海外,高秉涵告訴妻子:「臺灣是我的家,我絕不離開;老共如果血洗臺灣,咱們也不逃了!」他做了最壞打算,備妥高單位安眠藥,當老共真的上岸,就「把安眠藥煮在粥裡,大家吃了。」

回頭看,歷經家破人亡、三餐不繼和九死一生的艱困,高秉涵反而覺得一生豐富多采,「太陽」和「星星」也成了他心中難以磨滅的兩大印記。

来源:聯合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