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之道 可能不是你所期望的 (圖)

作者:白史 編譯 發表:2011-03-21 20: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振作起來,別擔心,不要拚命工作,」這些是對長壽有益的建議嗎?事實證明,不是。在一個突破性研究中,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研究員發現長壽之道和人們通常預期的正好相反。

有著20年研究經驗的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裡德曼說:「科學家和媒體常見的推測中,發生錯誤的頻率出乎意外的高。」

弗裡德曼,萊斯利.馬丁和其他研究人員發表了他們的研究:《長壽工程:80年里程碑式的研究工作對健康與長壽關係的驚訝發現》。

弗裡德曼和馬丁補充了原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路易斯特曼和以後的一些研究者開始在1921年收集的1500多名大約10歲左右孩子的詳細的數據。弗裡德曼得出結論:「我們非常驚訝的發現,一個人童年時候的性格特點和社會關係可以預測他十年之後死亡的風險。」

這個長壽項目,通過跟蹤孩子們的生活,收集了他們關於家庭歷史,家庭關係,老師和家長的性格,愛好,寵物,工作經歷,教育程度,服兵役和其他細節等信息。

弗裡德曼回憶說:「當我們開始的時候,我們對個體差異,壓力,健康和長壽調查結果感到沮喪。」

「很明顯,有些人容易患病,恢復較慢或者早死,而另一部分同一年齡的人卻能健康成長。各種各樣的解釋被提出,焦慮,缺乏運動,傷腦子的工作,冒險,缺乏信仰,孤僻,分裂社會團體,悲觀,難以獲得醫療保健和A型行為模式。但是沒有人作長期的課題研究,也就是說,沒有人在他們的一生當中會一步一步的進行追蹤。

當1991年弗裡德曼和馬丁開始他們的研究時,他們計畫花半年時間檢查對特曼的參與者健康和長壽的預測。

但是該項目實際進行了二十年時間,由國家老齡化研究所提供一部分資助,這個小組最終涉及了100多個研究生和本科生,他們收集了死亡證書和評估採訪,而且分析了上萬頁特曼留下的信息。

現任河濱拉謝拉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的說:「我們對幸福和健康有了新的認識。其中最驚人的一項發現是最愉快最幽默的長壽項目的參與者比其它人的壽命更短。其中最謹慎最持久的人最健康和長壽。

弗裡德曼表示,一部分是因為健康的行為,愉快和無憂無慮的孩子會對他們的健康冒更多的風險。

雖然樂觀的態度在危機中有所幫助,我們發現,作為平時生活的導向,「一切都會好的」這種感覺反而危險,因為它會引導人粗心的對待健康與長壽這個重要問題。然而謹慎和執久長久來說帶了重要的好處。原來幸福不是具有好身體的根本,而快樂和健康則是搭檔,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根。

加州河濱大學的一些發現違背了通常的智慧。比如:

·結婚或許對男人的健康不錯,但是未必對女人好。婚姻穩定的男性可能活到70多歲,不到三分之一的離婚男性可能活到70歲,從未結婚的男性比再婚的壽命長,比離婚的更長,但是他們都沒有結婚男性長。

·離婚對女性的健康危害更少。離婚和沒有再婚的女性的壽命和婚姻穩定的女性差不多。

·「不要太辛苦了,不要緊張,」這些建議對健康和長壽不起作用。全力投入工作的特曼參與者的健康和長壽狀況最好。工作富有成效的男女要比那些悠閑的人活的更長。

·太早接受正規教育的孩子,6歲之前開始接收正規學校教育是兒童早死的一個危險因素。對小孩來說有足夠的娛樂時間和能處理同伴同學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長壽和寵物玩耍沒有任何聯繫。寵物有時可能會改善生活質量,但他們不能代替朋友。

·老兵更少能長命百歲,但是驚訝的是戰爭帶來的心理壓力本身並不會給健康帶來威脅。然而導致精神壓力往往是戰爭帶來的一連串不健康的方式。那些找到外傷經歷意義和能夠重建安全感的人往往能恢復健康。

· 被關愛的人有更好幸福感,但是這並不能幫助他們長壽。對健康最有明顯好處的社會關係是關心幫助別人。你經常有聯繫的團體常常決定了你是健康或不健康的的人。

弗裡德曼和馬丁表示,選擇更健康的路線永遠都不會晚。第一步是要扔掉那些憂慮的單子,並停止擔心。

弗裡德曼說:「人們認為的一些細節將幫助我們健康長久的生活著,像這樣擔心我們吃的食物裡脂肪酸的比率大小,其實是因小失大,干擾了我們真正應該擔心的問題。當我們認識到長期對自己健康和不健康的模式時,我們可以開始最大化我們的健康模式。」

馬丁表示:想逐步改變的想法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你無法在一夜之間改變自身的大事,但是你可以有小的改變,重複這些步驟,最終建立長壽的道路。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