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包容 外熱內冷 (圖)

發表:2011-04-29 22: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官方刊物《人民日報》28日突然刊登評論部文章,用「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為題,呼籲以包容心態對待不同聲音,有關文章在中國加強打壓維權人士和異見人士之際刊出,香港議論紛紛,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這只是中國緩兵之計,以紓緩西方的不滿聲音,中國內地人不會重視。

事實上,有關文章在中國內地的反應出奇地冷淡,連《人民日報》強國論壇在文章發出整整一天,只有兩個持否定和質疑態度的跟貼,文章的閱讀人次亦只有一百餘人。

惹起香港竊竊私議的文章開宗明義指出,中國已經從千人一面發展到豐富多元的時代,而多元表達難免會有「異質思維」,這時,各方應理性平和討論,但遺憾的是,一些人在討論中容不下異見,相互對罵、攻訐,動輒給對方扣上嚇人的帽子,「搞起了『誹謗定罪』,甚至以權力意志壓制不同聲音。」

評論不點名引述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表達自由註腳:「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指這是自信的表現。那種「不同即敵對」的思維模式,是狹隘虛弱的表現,無助於社會和諧的構建。故此,各方應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透過交流化解矛盾和協調立場,達成共識。而手握權力的執政者尤其需要這種「包容」,否則會導致寃案。

全文1189字的評論又說,執政者不應害怕別人批評,而批評雖或有錯,甚至偏激,但只要是善意、合法和沒有影響秩序,都應包容,而不能主觀地視之為「對著干」。這樣才是尊重公民的表達權,亦可提高執政水平。

文章更引述已故領導人鄧小平說:「七嘴八舌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所以中央領導強調「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

時事評論員琳和立接受本臺訪問時指出,《人民日報》的評論與總理溫家寶在馬來西亞指中國須要政治改革的言論,目的都是希望西方相信,中國共產黨內仍有支持改革的自由派,以便西方的「中國通」可以免為中國自由派添煩添亂為藉口,消減批評中國的聲音,甚至鼓吹繼續與中國溝通、結盟。但事實上,中國沒有所謂改革派。

他續稱,溫家寶的言論只是為自己在歷史上留名,中國內地人對溫營造的假象,已經不感興趣。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