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艘航母開始試航(圖)

發表:2011-08-10 21: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第一艘航母瓦良格號

自由亞洲電臺:中國首艘航母試航預持續五天 學者評論外交意義大於軍事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星期三凌晨從大連港出海試航。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航母載有大約一千名官兵,第一階段試航預料持續5天,明年航母將正式服役。多位香港分析人士就中國發展航母的意義發表評論。

新華社於星期三早晨六時半左右發布消息,中國第一艘航母早上離開遼寧省大連港船塢,進行出海航行試驗,後將繼續在船廠進行改裝和測試工作。據日本電視臺當天上午報導說,該電視臺駐北京總局的記者在清晨準備離開大連的賓館,前往拍攝航母出航鏡頭時,被當地的警察阻止,結果被困在賓館房間裡2個小時。等航母駛往外海後才被釋放。當記者趕到港灣時,航母已經不見蹤影。據悉,這艘航母將駛往大連港40公里外的渤海,進行為期數日的測試和訓練,預定在14日回港。

香港《前哨》雜誌總編輯劉達文星期三接受本臺採訪時說,「瓦良格」號已經改裝多年,可以說這次試航跟南海局勢有關,也可以說無關:「關於它什麼時候試航都出過好多次消息,又不是說南海局勢緊張以後才去改裝,改裝已經好多年了。當然它這次試航確實對南海的局勢會有作用,菲律賓、馬來西亞海上力量都是很薄弱的,越南也不會強到哪裡去。如果中國有一艘航母放在南海,那當然他們都會很顧忌了」。

香港時事評論員譚志強認為,目前,中國航母的象徵意義大於軍事用途:「航母有兩種不同用途的,一種用途是當作戰略工具來嚇人家的,另外當作一種戰術工具,戰場上用來戰鬥的。而中國航母根本不是用來打,(是)用來嚇人的,用來跟人家談判用,就是越南跟菲律賓。基本上屬於防衛型的,也就是說我因為有某些領海被佔領了,我要在將來的談判桌上面得到更多的籌碼, 所以他整個航母我覺得最終還是作為外交用品」。

《中國不高興》一書的作者之一的王小東當天接受香港有線電視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國一旦學會了製造能力,航母發展速度是驚人的:「跟國際上跟誰比?跟美國比當然差的很大。我們弄這東西不是說要跟世界上的大國打仗的。我們這個東西,我剛才說了主要就是學習,從無到有要學習,但是我們一旦學會了以我們的製造能力,以我們的工業基礎,我們會搞得非常快,這個速度將會是驚人的」。

早前已有海外媒體報導,上海滬東造船廠正在建造兩艘航空母艦,中國也已承認有一個發展航空母艦的計畫。

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鄭宇碩表示,中國意識到需要航母來保衛領土和維護經濟利益:「中國認為以他目前的經濟跟軍事實力,他需要建立一個遠洋的海軍,應該有能力去保護他貿易的路線和石油輸入的路線。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一個遠洋的海軍去保護他領土的權益,特別是在南中國海的西沙、南沙群島,而且跟臺灣問題也有關係」。

對於外界推測中國在十年內將增加建造更多的航母,鄭教授說,以目前的實力,還沒有能力威脅到美國。從美國方面當然非常密切注視這種情況,不過純粹從軍事實力的角度來說,中國還沒有能力去威脅美國」。

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將該艘只完成八成工程的航母當作廢船出售,1998年,在澳門註冊的一家中資公司以兩千萬美元購入,買方當時稱計畫將該船體拖回後停泊在澳門海域,並改裝為超級海上酒店、賭場及軍事博物館,吸引遊客,其後卻轉手中國。中國國防部上月首次證實發展航母,利用廢舊的前蘇聯海軍「瓦良格」號航母平臺改造。已引起俄羅斯的警惕,軍事專家平可夫本月初透露,俄羅斯決定,不出售最為關鍵的航空母艦技術給中國,而之前雙方曾就此展開多輪談判。《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對中央社記者說,這意味著中國大陸航母要形成真正的戰鬥力,尚需更加漫長的時間。

平可夫說:瀋陽飛機公司以克隆(複製)Su33戰鬥機(J15)做法嚴重得罪俄羅斯,這是相當愚蠢的。誰會再教中國海軍如何使用俄式航母?他又說:航母有老師和沒有老師是完全不同的。印度就是典型的例子。他預期,「瓦良格」號航母和中國的航母在未來的運用過程中將會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浪費大量時間。

*************

德國之聲:中國第一艘航母開始試航

週三(2011年8月10日),中國首艘航母從大連港出發,開始第一次測試航行。這艘被稱為"瓦良格"的大型船隻尚未完工,本次的活動範圍侷限於大連造船廠以及附近海域。

這是一艘從烏克蘭購買的蘇制航母,船長約300米,船上的人員編製約為3000人。據中國媒體報導,改裝完成後,該航母可搭載大約30架殲擊機和直升機,採用滑躍起飛,甲板跑道可滿足飛機300米起降動作的要求。首次離開港口時,瓦良格鳴笛三聲。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上海政法法學政治學教授倪樂雄對路透社表示,航母出行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我們已經是一個海上大國,因此,我們也需要相應的裝備,就像美英擁有航母和戰艦一樣。"目前,包括中國在內,全世界共有10個國家擁有航母,其中亞洲的三個國家是印度、日本和泰國。

臺灣前國防部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林中斌教授認為,中國發展航母有著3個主要目的。他在接受臺灣中央廣播電臺的採訪時說,第一個目的是護航,發揮經濟作用;其次建立海上艦隊;最後是維護民族主義,滿足人民的情緒需求。他認為,三點當中,最後一點最為重要。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貝爾格(Bernt Berger)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也表示,航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民眾"可不侵犯的情緒"以及"中國強大"的自豪感。"不過,中國國內目前對執政黨的不滿以及各類社會衝突,顯然要比國家的外交和國防政策更為重要,因此'航母'首次航行只會是一個邊緣話題而已。"

航母不發揮軍事作用

瓦良格號航母最初是為蘇聯海軍設計的。1991年,蘇聯解體,瓦良格航母工程也被迫中斷。中國政府於1998年從已獨立的烏克蘭手中買下瓦良格,事實上,當時瓦良格只具船身,因此中國得到的是沒有發動機、更不附帶任何電子配件的巨大船體軀殼。貝爾格表示,這艘航母很可能用於訓練和科研目的,"因為貿易上的限制,中國得不到外國的先進技術,只好試圖憑藉這艘航母開發自己的技術。"他說,目前還看不出這艘航母在亞太地區發揮軍事作用的跡象。

過去數年,中國忽略了外交方式

中國的鄰國對北京的軍事現代化進程給予特別的關注。中國軍力增長的同時,也增大了鄰國的憂慮。據日本一份政府報告,過去5年裡,中國的軍費開支增長了近70%,而同期日本的軍費預算則降低了3%。最近的日本年度《國防白皮書》首次稱中國的行為為"咄咄逼人"。

而領土主權發生衝突時,中國不斷強調,使用外交手段解決爭端。不久前在《貫徹南海行為準則》文件中,中國再一次重申這一立場。"不過",貝爾格說,"過去數年裡,中國忽略了外交方式,尤其是在南中國海,中國製造既成事實,其中包括解放軍在南海島嶼和岩石上建築水泥結構,這是將中國的領土要求用水泥進行固定。這樣的行為讓建立互信以及外交談判,變得更為艱難。"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