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2011全球憤怒之年

發表:2011-09-02 13: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9月1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的評論文章表示,2011年正變成全球憤怒之年,在全球範圍內有眾多國家爆發各種形式的街頭抗議或民眾起義活動,唯有美國例外。

文章認為,對執政階層的財富規模與腐敗程度的憤怒,引發了各國的抗議運動;所有這些動盪與「全球化」息息相關。

2011年全球憤怒

文章寫道,2011年初的「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為全年定下了基調:在突尼西亞和埃及政權垮臺後,如今,利比亞的穆阿邁爾·卡扎菲(Muammer Gaddafi)被趕下了臺,而敘利亞也爆發了抗暴。

另外,一些形式較為溫和的民變正席捲全球。在中國,一起工廠事故和高鐵撞車事故引發了公開示威與在線抗議活動。在印度,數千名示威者出現在全國各地街頭,支持社會活動家與絕食抗議者安納•哈扎爾(Anna Hazare),讓印度政府被迫同意出臺新的反腐措施。在歐洲,雅典爆發了政治騷亂,馬德里出現了靜坐示威,倫敦則發生了打砸搶事件。在智利,過去兩個月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與工會遊行,要求加大社會支出。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市的主要街道上滿是抗議生活成本高昂的民眾。

文章認為,2011年的許多民變,都是感覺未享受到經濟增長好處、並對腐敗感到憤慨的普通民眾,對全球聯繫緊密的精英階層的反抗。

對執政階層的財富規模與腐敗程度的憤怒,引發了突尼西亞和埃及的起義活動。對於腐敗現象與官員犯罪的指控,是中國和印度公眾抗議活動的主因。而對年輕人缺乏機會以及中產階級生活水準不斷下滑的不滿,則是西班牙、希臘、以色列與智利示威活動的共同主題。

各國動盪與「全球化」息息相關

文章認為,所有這些動盪與「全球化」息息相關,「全球化」提升了富人的收入,同時創造了一個壓低非熟練工人工資的國際勞動力市場。「全球化」還培育了一個全球溝通網路,從而使得反抗的想法與活動圖像在全球快速傳播。

1968年,世界各地就出現了學生抗議運動。1989年,不僅柏林牆被推倒,中國也爆發了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文章表示,2011年或許將與1968、1989年一道,被列為全球起義之年。

獨美國例外

但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外是美國。美國同樣顯示出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中產階級生活水平面臨威脅,以及民眾對於政治與商業精英階層的憤怒。然而迄今為止,所有這些憤怒——不管是左派的還是茶黨(TeaParty)右派的——都通過媒體或選票、而不是通過街頭混亂而得到了表達。

文章認為,與其它國家相比,美國的政治文化向來更強調個人主義、輕視平均主義。在美國,儘管成功人士會獲得巨額回報,但人們同樣相信作惡者將受到懲罰。美國高管被迫「遊街示眾(perp walk)」、總統們因性犯罪遭彈劾的情形傳遞了一個訊息,即沒有人可以超越法律,且腐敗將不會被容忍。

来源:大紀元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