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北柔南剛」

發表:2011-09-03 18: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一個國家住久了,你會發現不管那個國家的面積有多大,似乎都是南北有別,法國也不例外。不過,法國人「說南道北」更有自己獨特的一套。

到北方總會哭兩回

南方這個詞在法語裡是Sud,可是法國人往往用Midi(迷地)一詞來代替。那裡既有馬賽、尼斯、戛納等海濱城市,也有寧靜的鄉村小鎮。在法國一提「迷地」,就會聯想到一片被陽光和地中海洗禮的風水寶地。法國北方人喜歡到「迷地」度假,但是南方人卻較少光顧北邊,至多是到巴黎看看。南方甚至流行一個說法:「我們外省人很幸運,到巴黎開開眼之後,就可以離開」。言外之意,南方人很同情巴黎人,因為他們沒有選擇,只能常年生活在這個緊張而枯燥的大都市裡。

去年法國最賣座的喜劇大片《歡迎到北方》,講述了一個「迷地」人本想到更南邊的藍色海岸去工作,卻陰差陽錯被調到北方後的種種「意外」。主人翁菲利普一輩子生活在南方小鎮,對他來說,北部城市貝爾格就是傳說中的「西伯利亞」,不但天寒地凍,而且人也是「冷若冰霜」。然而,到任後菲利普發現事實比想像中要好很多,他甚至漸漸愛上了「北方佬」。結局正如法國諺語所云:「外鄉人到北方總會哭兩回:一次是來時,一次是走時。」在記者看來,這部意在為法國北方「正名」的電影,片名如果翻譯成《歡迎到俺們這旮》會更傳神。

南方熱辣北方沉穩

《環球時報》記者在法國居住時,對南北方差異深有體會。比如不論哪的人,對藝術的熱愛都別無二致,但一個典型的巴黎人看到不喜歡的畫作,會淡淡地說,「也許另一位某某畫家更適合我的品味」。而一個直率的馬賽人恐怕會毫不客氣地說,「這畫的是什麼垃圾」。有人曾經說,把電影節設在南方的戛納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主意,倘設在北方的巴黎,很多熱辣的爭論,就會變成打啞謎般的文字遊戲了。

對北方人而言,去飯館吃飯是很鄭重的事,最好穿正裝,預先訂座,甚至菜單都會事先進行斟酌。而南方人就沒這麼麻煩,在馬賽或者尼斯,去街邊的大排檔吼一嗓子,來一盤淋了檸檬汁的海鮮拼盤,旁若無人地開懷大嚼,是再愜意不過的事了。

在南方城市看現場球賽,哪怕閉上眼睛都能知道輸贏,如果主隊佔上風,歡呼聲、跺腳聲會響徹雲霄。反之,你能聽見無數刻薄的嘲弄和海嘯般的倒彩,絲毫不留任何情面。這一幕絕不會在巴黎的王子公園球場發生,不論場內情勢如何,這些北方球迷都會齊刷刷地高唱拉拉歌:「前進,巴黎聖日耳曼!」

甚至連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體型也不同。據說在南方的佩皮尼昂等地區,近30%的婦女能穿38號或更小的衣服,而北方的梅斯,近50%的女人必須穿44號、甚至更大的服裝。據說這和飲食有關:吃橄欖油的南方人,就是比吃牛油的北方人苗條。

南方有些風俗接近義大利

據記者瞭解,這種南北方差異背後藏著有趣的原因。法國雖然不大,卻是個多民族、多文明起源的國家。南方地中海沿岸的許多城市,在歷史上並不屬於法國文化圈,而屬於義大利文化圈,如馬賽、尼斯等重要的南方城市,歷史上就曾長期屬於熱那亞共和國,因此待人接物之道更接近義大利。這一點從語言習慣中也能看出端倪。如「廣場」,馬賽人會讀作「卜拉斯」而非「普拉斯」,這完全是義大利語的習慣。

来源:東西方留學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