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缺乏誠信 難以置信(圖)

作者:Tom 發表:2011-10-16 10: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已不是什麼秘密,那些在新華社、環球時報、人民日報工作的記者們是黨努力傳播信息的喉舌中的一員。我每天讀著這些消息來源,已經建立起了一定的寬容度,如美國如何想將臺灣從大陸分離出去,如中國在非洲總是利於非洲的,和似乎是每週出現的黨為人民服務的呼籲。這麼說吧,我對在那些出版社工作的記者的期望真是非常之低,然而當談到披露事實這碼事,他們可以做得毫無顧忌,還是會時不時地讓我大跌眼鏡。

昨天的報導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指廣東實驗中學在美國加州開分校的事)。不僅僅是那些官員相信那個完全不靠譜的項目,而且新華社沒有經過一點點的事實檢查就欣然報導了。我花了不到5分鐘在google上搜索了下就知道這個學校由於缺乏資金,所以根本還沒有開。這本身就夠讓人不安的了,再說一次,對於中國媒體,我的標準設得已經相當低了。

看起來很可能是他們希望將這個故事描繪成一個中國教育在全球領先的的事例,來實現中國上一個五年計畫制定的目標,他們太想發表這麼一篇報導了。同樣地讓人不安的是那個女孩,說廣東實驗中學學生已經在她的班上名列前茅,考慮到這個項目還沒開始,這是很奇怪的。這件事清楚的表明,中國記者是如何毫無顧忌地根據他們的需要編造別人說的話(有時是整篇報導)來宣傳某些觀點。

(如果未被曝光)最終這類故事造成的結果是,廣東實驗中學和中國的聲譽被吹高了,將孩子送到這個值得懷疑的項目去的家長多了一些。雖然這對所有涉及的人都是一種尷尬,但造成的損失還不算廣泛。

然而並非都是如此,這週出現在環球時報上的一篇報導則是不可原諒的。這篇報導是一名外國醫生建議人們採取預防措施以面對嚴重的空氣污染,但是又堅持說不需要採取任何行動。


【圖:注意,這裡他們所說的的污染是「輕度的」。】

這裡引用幾個讓我只有喘氣的份兒的片段:

然而,中國的醫生和環保部門都認為他的建議是不必要的危言聳聽。

這只是輕微污染,還不至於糟糕到人們需要戴口罩,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音)說,聖西爾的建議沒有反映出北京真實的空氣狀況。

建議帶上口罩只是多此一舉,而我們已經在這樣的污染中很長時間了,我們不能生活在美國的標準下。一位匿名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專攻呼吸系統疾病的醫生說到。

任少康(音),一位居住在昌平區回龍觀的居民說他不會帶口罩,雖然他患有氣管炎,一種氣管類疾病。我相信中國政府的數據和他們不認為空氣質量會嚴重的影響到我們。即使我們看到空氣不好,像我們這樣的白領工作者也不會有時間去考慮去帶口罩。

為了保住面子,這種故意的誤導而導致成千上萬人處於危險之中。有趣的是「輕度」這個詞和要求中國人不應該期望「美國的標準」也出現在上海地鐵相撞事故之後(譯註:指前一段很流行的「輕度追尾」。)。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民日報》同樣在那天刊登了另一篇文章,展示北京不斷上升的癌症危險(每天診斷出超過105名癌症患者)。這其中包括呼吸道疾病從2000-2009年有56%的增長,還明確的指出污染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儘管那個匿名的醫生說(平心而論,他可能並不存在),中國人還沒有適應要記錄污染程度。中國日報還報導說空氣不夠乾淨,並說95%的污染是可呼吸的粒子(刺激呼吸道與哮喘,癌症,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醫療問題有關)。

在我工作的醫院裡,醫生再三的告訴我一些關於絕望的病人離開中國的故事,他們試圖幫助他們的孩子免遭哮喘(這通常很有效)。其他一些人告訴我重污染的證據是不同年齡段清晰可見的肺部陰影。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即使是在南京(往往看到的污染天比北京少一半)污染等級也足以使我感覺苦不堪言了。

這些報導把政治宣傳當成事實,所以每當我引用中國新聞報導時,我的中國醫生就笑話我。媒體要維護黨的路線甚於報導實際有用的信息。雖然我沒有做研究來支持我的觀點,但從交談中我不會驚訝於有超過半數的人十分懷疑他們從媒體報導得到的信息。

正如費孝通在他的書《鄉土中國》中所說,「為了黨,他們可以犧牲整個國家。」這種無情的「報導」證實了他的這一觀點。除非黨發布公文,讓記者們都為人民服務,否則我想我還是盡量屏住呼吸好了。

原文:An incredible lack of integrity
作者:Tom
發表:2011年10月14日
本文由「譯者」志願者翻譯並校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譯者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