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隱形經濟角力

作者:Paul Denlinger 發表:2012-03-31 12: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最近,有一些主要是看好中國和看衰中國兩派之間的辯論,頗有意思。

雖然這場辯論對經濟學家而言頗有趣味,但它並不是中國政府官員和商界人士之間的話題所在。

真正的話題是,在中國的成本正在上揚,而許多公司的利潤日益單薄。在不受管制的公司而言,這意味著公司將裁員以削減成本。但中國的經濟是高度管制的,而中國官員的表現是以有工作的人數來衡量的。由於中國沒有失業保險,這個成本就轉嫁到企業頭上。近年來,在"勞動法"通過、生效之後,這一點已經變成國家法律層面的事。結果是,公司要裁減人員的代價非常昂貴,對外資公司而言更是如此。

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政府的地方稅務機關定期拜訪較大的僱主,以瞭解他們的僱用情況。這裡隱含的威脅是,如果那些僱主在那個時候裁員,稅務審計便會找上門。這對公司管理層來說顯然不是好事情。僱主只好掙扎挺過去。經濟復甦了,並持續至2010年,看起來像中國經濟已經躲開了子彈。

這一次情況不一樣。中國國內增長和消費支出持續增長。然而,如果有重大裁員的話,中國消費者的信心會受到巨大打擊,在人們聽到其他人被解雇的時候尤其如此。中國馬上會重新進入節儉模式,這將會是中國國內經濟增長的剎車器。

目前進行中的真正交鋒會是

  • 地方公司和地方政府之間的角力
  • 地方政府和北京之間的角力

現在,地方官員再次拜訪公司,以確保他們不裁員。但是,對許多依賴那萎靡不振、而且利潤微薄如鋒刃的出口銷售廠商來說,這一戰略將無法奏效。他們不想給沒事可做的工人不斷的支付工資。很快的,這些廠商會向地方政府索取繼續聘用多餘人手的"獎勵"。這些現金獎勵會從哪裡來?

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會轉向北京尋求貨幣及/或財政救濟,使這些公司得以不縮減人手,迫使北京在救助這些公司和由得他們裁員之間選擇。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已經很高,提供更多有"借"但很可能永遠沒還的貸款,北京能消受得起嗎?請記住,這當中許多僱主是僱用大量人手、在中國經濟增長時錄得豐厚利潤的國有企業,但它們很快就會成為中國經濟放緩中的嚴重虧本的大輸家。

北京會怎麼辦?

在同一時間,地方官員會在黨內要求停止把就業統計用作衡量政績的關鍵表現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如果就業統計不再用了,地方政府便要盡快轉為徵收地方稅來填補任何已經造成的窟窿。這在一個沒有強烈納稅傳統、甚至連稅項都不如實申報的社會,不容易。

看好和看淡中國的人辯論時,所爭的是放緩的速度,而不是一般的發展趨勢。這兩派在大趨勢上意見一致,這不是好事情。

問題在於投資者、經營者、地方政府和北京打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對於將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成為國家主席的習近平來說,這不是易事呢。

来源:譯者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