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觸診(圖)

發表:2012-04-11 14: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觸診是醫生用於對病人肌膚、四肢、胸腹等病變部位進行觸摸按壓,分辨其溫、涼、潤、燥、軟、硬、腫脹、包塊及病人對按壓的反應,如疼痛、喜按、櫃按等,以推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

1.皮膚觸診:辨別溫涼潤燥及腫脹等。

皮膚的溫涼,一般可以反映體溫的高低,但需注意熱邪內閉時胸腹灼熱而四肢額部不甚熱,甚至皮膚欠溫,皮膚的潤燥,可以反映有汗、無汁和津液是否耗傷,如皮膚濕潤,多屬津液未傷,皮膚乾燥而皺縮,是傷津脫液,氣陰大傷,久病皮膚十分乾燥,觸之刺手,稱為肌膚甲錯,為陰血不足瘀血內結。皮膚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腫,皮膚臃腫,按之應手而起者,為氣腫,虛胖。

2.四肢觸診:四肢欠溫是陽虛的一種表現,四肢厥冷,是亡陽或熱邪內閉,身發熱而指尖獨冷,可能是亡陽虛脫或熱閉痙厥的先兆,手足心熱是陰虛發熱的一種表現,此外,四肢觸診還應注意檢查四肢的癱瘓或強直。

3.胸部觸診:診虛裡,可辨疾病的輕重。虛裡的跳動(即心尖搏動),在胸部左乳下第四、五肋間,內藏心臟,為諸脈之本。凡按之應手,動而不緊,不緩不急,是宗氣積於胸中,為無病之征。其動微而不顯的,為宗氣內虛。若動而應衣,為宗氣外泄之像。若動甚僅是一時性的,不久即復原,則多見於驚恐或大醉後。正常情況下胖人跳動較弱,瘦人跳動較強,不表示病態。

按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軟硬壓痛與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結胸,屬實;按之濡軟而不痛的,多是痞證,屬虛。

4.腹部觸診:辨病變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積聚的性質。

病變在脘腹(中上腹)屬胃、在兩脅下(左右側腹)屬肝膽,在臍周圍屬胃或大小腸,在小腹屬肝、膀胱或腎。

按壓後疼痛減輕的(喜按),多屬虛痛,按壓後疼痛加劇的(拒按),多屬實痛、熱痛。

腹部有塊物,按之軟,甚至能散的,稱之為瘕或聚,多屬氣滯,部位固定,按之較堅,不能消失的稱為瘕積,多屬瘀血、痰、水等實邪結聚而成。

5.按俞穴:臟腑病變可以在相應的體表穴位出現反應,通過在經絡俞穴上進行觸診,發現結節、條索狀物、痛點或反應過敏點,可以作為某些疾病的輔助診斷。如肝炎病人在期門和肝俞穴有壓痛;膽囊疾病的患者在膽俞穴有壓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在足三里穴有壓痛,急性闌尾炎的患者在闌尾穴(足三里下一寸)有明顯壓痛等等。

来源:華夏中醫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