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難降經濟之憂(圖)

作者:徐瑾 發表:2012-06-08 12: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經濟萎靡之下,繼澳大利亞央行本週降息後,中國央行也加入了寬鬆大潮。在新一輪不是刺激的刺激欲蓋彌彰之際,又一輪非對稱的對稱降息卻姍姍而至。

降息已在市場預計之中,不過形式卻有些出人意料。此前市場普遍預計會出現降低貸款而不降低存款利率的非對稱降息。不過,本次降息卻以對稱形式出現: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利率相應調整。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允許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而以往存款利率無浮動,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為基準利率的0.9倍。由此可見,本次降息突破了以往存款利率不允許有浮動區間的侷限,這是一個利率市場化重啟的積極信號。

事實上,在當前信貸需求趨於萎靡,銀行業競爭之下,這一舉措很可能使銀行積極下調貸款利率而上調存款利率,這不僅擠壓銀行的盈利空間,也變相使得本次降息具有鮮明「非對稱」特點。

回顧歷史,本次降息是2008年12月以來首度降息,其首要政策含義自然是呼應此前溫家寶總理「穩增長」之說。降息一出,四下歡騰,天下苦資金緊張久矣,滿盤慘綠的A股市場又重新引發想像。

問題在於,單純降息,能否解決當下經濟困境?筆者認為很難。中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未來可能進一步走低。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長僅為8.1%,創下三年新低,而近期的經濟數據都不盡如人意,5月PMI更是大幅低於4月。

中國股市往往被詬病脫離實體經濟,但事實上股市的先驅指標意義不容小覷。經濟下行之際,往往意味著政策的寬鬆,因此股市往往並不隨之同步探底;但是本輪週期中,此前過緊的政策並未有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而調整,近期股市的持續低迷不振,交通銀行、華夏銀行等銀行股甚至出現「破淨」等現象,事實上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政策的調整步伐慢於經濟形勢的惡化。

進一步看,本次降息,距離上次降低存款準備金不過20餘天,如果此前貨幣政策更有前瞻性,不至於信貸畸形之緊,經濟下滑如此劇烈,當前也不必如此急切被動,未來的進一步寬鬆可以期待。

更為微觀地考察,降息也未能根本解決信貸過緊問題。在以往嚴厲的信貸控制措施之下,銀行價格信號已經不能完全體現真實信貸價格;降息與否是價格因素,比起信貸價格偏低更重要的問題在於信貸管制偏緊,使得無數民企無緣銀行信貸,遑論討價還價。

簡單而言,對於真正能夠帶動經濟的民營企業而言,目前「量」的問題比「價」更緊要,也就是擴大信貸量比起減息更為緊要。如果民營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正規金融服務,它們實際上是可以承受比目前官方利率更高的利率成本:無論如何,目前官方利率遠低於信貸影子價格,也遠低於民間金融市場的黑市價格——是源於無法獲得正規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才被迫尋求黑市金融服務。

與之相反,目前壟斷了絕大部分正規信貸服務的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對價格壓力要敏感得多,換而言之,他們也是降息的最大受益方。由此可見,本次如此特別方式的降息,自然也是政策組合拳的權衡結果,但其難以撼動當前信貸格局的失衡因素,不能指望減息能夠實體為經濟注入「強心針」。

目前一方面中國長期處於負利率情況,另一方面又處於宏觀經濟下行週期,降息難免利弊並存,也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未來貨幣政策應該如何走?首先還是應該解決信貸「量」的問題,譬如存款準備金應該繼續一降再降;至於財政政策,除了常規的刺激計畫之外,更應該考慮總體性減稅,如何藉助危機推進全局性改革,應該成為決策者的首要考慮。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