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媒體關注延遲退休一事

發表:2012-06-15 19: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單挑」全國媒體,不僅是那些需要維護地方利益的宣傳官員們必須要做,對《北京日報》這樣的「左派」媒體來說,也是打擊西方意識形態及其中國追隨者的重要工作。在「七日談」按例出版的這個星期五,這份首都市委機關報再度高舉《中國有信心走自己的人權發展之路》和《中國的問題只能靠自己解決》的旗幟,並且,說上一句「理直氣壯發現‘最美’歌頌‘最美’」。

「有人擔心過頭了,別讓‘最美’變了味。然而,無論是人們發自內心的敬佩與讚美,還是各級部門的表彰與獎勵,沖的都不僅是周沖這個人,更是他的行為所體現出的高尚品德。就社會而言,褒獎與弘揚善行美德,營造崇尚厚德、學習先進的濃厚氛圍,形成好人好報的社會風尚,下多大氣力也不為過」——這句話,應該是說給團中央機關報聽的。不過,評論員曹林也沒顧上這個,他今天的任務則是與黨中央機關報昨日之論商榷,《批判「極端主義」,也要反思現實土壤》:「最重要的是,要通過觸及體制核心的關鍵改革,來消除滋生極端主義思潮的土壤。」

北京市委機關報——團中央機關報——中共中央機關報,這些看上去都擁有濃重官辦色彩的黨報,卻能夠環環相扣公開論爭。其實,在網際網路媒體「鯰魚作用」的刺激下,新聞管制者和具體從業者的傾向如今均已多元化,力量對沖使得中國媒體能夠為更多意見衝突各自提供麥克風——當然,要排除那些超級禁忌的領域。

只不過,網路論戰使得很多人還是更習慣於「貼標籤」,所以,他們要驚嘆於《北京日報》所轄《北京晚報》前天那個大標題,《人還在,錢沒了。延遲退休,你是願意呢,還是願意呢?》

於是,這組直指「社會公平」的報導,在今天得到了致敬與效仿。《揚子晚報》引用「明年養老金缺口達18.3萬億」的預測,自問一句「人還在,錢沒了,我們會這樣嗎」;《廣州日報》發表作者評論,嘆息「最大的悲劇是‘人還在錢沒了’」。

事實上,對中國政府意欲延遲退休年齡的民間抗爭,在過去一週裡從未在輿論場中退散。比起「國進民退」或者「寬鬆貨幣政策」這樣的財經話題,還是「能不能拿到養老金」更貼近那些「草根屌絲」的民生,願意站在「平民百姓」立場的市場化媒體向研究者提供大量版面,批評政府此舉有違政治倫理、對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底層民眾不公,更斥公務員群體從中不當得利。

昨日即有大河報發表《養老金缺口不是勞動者的錯》,質問「機關公務員及很多事業單位員工,退休前不用繳納一分錢的養老金,退休後拿到的反而比企業退休人員高得多。如果他們也必須繳費,如果他們也只拿和企業退休職工一樣多的退休金,養老金的虧空還會那麼大嗎?」而後更宣布,「一群自己根本不用繳費的人,反過來決定那些繳費的人要延遲幾年才能拿到養老金,只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無異於慷民眾之慨,這是說不過去的。」

至於那些很容易就能觀察到網路不滿聲的門戶網站,就更加鮮明地表達立場了。早在上週五剛剛獲悉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試探後,搜狐就已設計出養老金虧空圖解,結語強調的是「一年的三公消費大概是9000億,如果用這筆錢來填社保個人賬戶空賬,只需要2年」;網易更製作專題解釋「我們為什麼對延遲退休說不」:「與‘先富後老’的發達國家不同,還沒富裕起來的中國已快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辛苦半輩子的工薪族對養老金需求更為迫切,也對公平問題更加敏感。在與之相關的社保、勞動關係尚未理順前,冒然延遲退休很可能是壓倒希望的最後一根稻草。」

雖然《新華每日電訊》正在勸誡「摸清養老金‘家底’,別讓數字亂飛」,但《成都商報》今天已允許作者推測那個18.3萬億的養老金缺口數據是專家學者們在為延遲退休年齡的官方政策提供「證明」:「以這種數據來反證延遲退休的必要性,只會激起民眾更大的反對」;《新京報》乾脆提出「查賬」,根據今天這篇見報社評的觀點,「養老金政策調整當然可以,但對民眾來說,不管政策如何調整,有利還是無利,養老金的賬本首先應該讓人看明白」;《重慶晨報》則是警告公權力「應該給公眾一個說法,別動不動打延遲退休、延遲領取養老金的主意」,文章強調,「如果現行的養老金制度只是借新錢還舊債,拆東牆補西牆,不能保障勞動者養老,那麼就應該進行及時修改完善。」

一些民間人士試圖在這個僵持時刻給出具體修改方案。《21世紀經濟報導》社評昨向國企待遇宣戰,指控延遲退休建議「有遮蔽真命題和舍本逐末之嫌」,強調「延遲退休是經濟粗放發展模式在社保體系的寫真,不會根本上緩解社保支出性貧困壓力」,「與期當前與其在延遲退休上大做文章,不如下決心補足國企對社保的歷史欠庫,並有效推動市場化制度變革,為私人部門提供低交易成本之環境,同時矯枉失範的社保體系,政府基於城鎮居民社保和農保等構建公共型的社會保障計畫,以滿足全民的基本生活訴求。」

今日《南方都市報》上,編輯們除了轉摘這篇《與其延遲養老,不如補足國企歷史欠庫》,更允許唐鈞苦口婆心,勸告中國決策者「沒必要為了200億得罪2億人」,「這筆賬怎麼算也是虧本生意———影響安定團結啊!」根據這位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的分析,參保農民工的「轉移接續」問題更加緊迫,如果這2億多人退休時因為繳費年限不夠,領不到養老金,「又會發生什麼呢!」

該報另一位專欄作者傅蔚岡,亦曾在昨天形容「絕大多數中國人在退休8年後就去世」的可能性「太過殘忍」、「步伐也太大了,超出了民眾的普遍預期和承受能力」,這位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提出的辦法是,「減少統籌比例,提高個人賬戶所佔的比例——至少應該和統籌賬戶對半。在統籌部分的投資效率乏善可陳時,過高的統籌規模是對當下人的剝削。同時,個人賬戶的投資應當更加透明,同時,要允許個人參與對其賬戶的管理。」

比起個人比例,那個托名「胡釋之」的鳳凰網答問系列,就更進一步了。雖然也將推遲退休年齡比作政府「單方面毀約」、「一種賴賬的考慮」,但他更勸告各位,「個人養老才是最公平的」:「寄託於國家養老,更多就是覺得政府會有個轉移收入的過程,因為它帶有強制性,它可能會有劫富濟貧的效果。通過國家強制養老,我可能能從別人的收入裡攫取到一些。會有這樣一種「邪惡」的考慮。雖然這其實是一種妄想。」

對人社部官員來說,可能還是《環球時報》更加能夠體貼現實困境。這份報紙在週二發表《延遲退休,一個摀不住的現實難題》,承認「最近幾天針對這一設想的網路投票結果都是否定性的」,「反對者據分析主要是兩大人群,一種是希望早些拿到退休金、自行安排以後生活的普通勞動者。二是擔心晚退休者擠佔優質工作崗位、從而影響自己前途的年輕人。應當說,他們的願望和擔心都有道理。」

不過,根據胡錫進總編的分析,「這個現實問題是中國上下必須直面的,人保部現在就把它提出來,供全社會充分討論,承受各種憤怒情緒,我們認為,這樣做比捂著問題,用寅吃卯糧、透支子孫的競爭力來討好公眾,是一種更負責任的表現。」文章就此寄語中國人,不要以「歐美最好的福利標準」作為自身參照坐標,「一定要扎根經濟發展的現實」:「希望中國彈性延遲退休的計畫能夠設計得更縝密,也能最終推行得更順利些,而不像歐洲國家那樣伴隨大量非理性抗爭。中國的體制應有助於公眾對國家實際情況的瞭解,擴大社會對這個問題的共識。對一旦推行這一制度所遇到的具體問題,國家也應更有能力予以化解。」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今日頭條,人社部再次強調「延遲退休暫無時間表,最快下半年啟動調研」。除了引述學者們「盡早決策,小步漸進,逐步到位」的謀略外,記者亦提及那份已有176萬參與者的人民網調查,針對「94.5%的人對延遲退休政策表示反對」的數據,官員們的態度是:「網路調查具有一定片面性,上網的人多數比較年輕,某種意義上老人佔位子,年輕人壓力會很大,網上很難展現出全景的結果,需要對不同行業、單位、層級的人進行調查。」

看完報導網友局內人「也不是什麼民主國家,講那麼多有什麼屁用,不就你黨中央說了筭。就拿那個計畫生育這種喪盡天良的事都幹了30來年了!還有什麼共產黨幹不出來的事。」

 

原標題:媒體札記:人還在,錢沒了

来源:英國《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