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副刊主編自殺 人民網無聲(圖)

發表:2012-08-23 23: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7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主編徐懷謙週三自殺,引發民眾探究死因。大多認為因說真話的作品無法發表,長期抑鬱最終自殺。網路湧現大量悼念分析的文章。


《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主編徐懷謙。(網路資料)

《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主編徐懷謙於週三下午在北京的家中跳樓自殺,年僅44歲,人民網官方微博隨後證實了墜樓事件。

網路迅速出現許多報導和評論。有的還找出他生前的作品,如他曾在《以死作證》中寫道:「死是一個沈重的字眼,然而在中國,在很多情況下,不死不足以引起社會重視,不死不足以促進事情的妥善解決。」

中國—獨立評論人@老徐時評週四清晨在其微博寫到,徐懷謙生前曾感慨過想說的話沒有辦法寫和發表。

人民網週四並沒有刊登徐懷謙的自殺消息,僅轉載了幾篇他發表在其他網站的文章,例如《誰偷走了我們的美感?》和《想像力和比想像力更重要的》。

本臺記者就此致電人民網查詢。

記者:您好,我在別的網站上看到《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主編跳樓自殺的消息,但是在人民網上好像沒有看到,您幫我查詢一下好嗎?

工作人員:這個我們不清楚,你打《人民日報》的總機問一下吧。

本臺記者再致電《人民日報》,經過總機轉到大地副刊編輯部之後,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網民們先後在網路中發起悼念,徐懷謙的文章給許多人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網民八索Basuo在新浪微博中說,「北大畢業《人民日報》副刊大地主編,四十歲的徐懷謙自殺讓許多讀書人哀惋,活在壓力山大的世界還是要信奉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句民間箴言,換一種好聽的說法叫,活著才是偉大的信仰。這世界真可怕,自絕於可怕的世界是可悲甚至可憐。」

歷史學者張宏傑在微博中說,「他在享受體制好處的同時,更承受著言不由衷帶來的精神痛苦。在一次訪談中,他說:我的苦是敢想不敢說,敢說不敢寫,敢寫無處發。我非常佩服那些以寫雜文謀生的自由撰稿人,但是我無法脫離體制,那樣就得舉家食粥了。」

曾經任職《人民日報》的記者,後來也因為文章無法發表而離職的王先生告訴本臺記者:「因為中國像黨報這樣的主流新聞,很多都只能寫拍馬屁,歌功頌德 的和表面性的文章,充滿了假話空話大話的文章。這雖然是很無聊的,但是你只能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就什麼也做不了,甚至要付出代價。我們都是付出代價的, 包括徐先生。這種事情是荒唐的,不正常的。因為這種事情得病甚至自殺,我覺得是非常遺憾的。」

不少人認為,徐懷謙是一位極具責任感的媒體人,對美好的社會有著嚮往,但體制的壓力使他不得不屈服於現實,有網民總結他的死因就是因為「敢想不敢說,敢說不敢寫,敢寫無處發表」。

但也有就此寫道:這工作還有意思嗎?不會不幹嗎?

更有的說:《人民日報》黨的喉舌,你早該想到了,早點去南方系,也許就不會自殺了!

徐懷謙在《盛世下的沉思》當中說:沒有個體生命的張揚,只有整齊劃一的思維,只允許一種聲音,這樣的時代即使很富庶,也是稱不上盛世的......以專制手段維持下來的盛世,表面上掩蓋了社會矛盾,但卻無形中延緩了自己前進的步伐,拉大了與西方國家的差距。

不少網民轉發他的作品《酷的臉》,其中他寫到,「有人說,這是一個平庸的時代,一個物質的時代,一個娛樂的時代,一個缺乏大師的時代,可是,我們不能把什 幺過錯都推給時代。一個人左右不了時代,卻可以左右自己的臉——它可以不漂亮,卻不可以沒內容;它可以很醜,卻不可以沒有個性。」

徐懷謙1968年生於山東高密,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被分配到首鋼工作一年,之後再分配到《人民日報》文藝部工作,直到離世前擔任《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主編。

原題目:《人民日報》副刊主編自殺 眾人深究徐懷謙死因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