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家醫院急診科亂象(組圖)

發表:2012-12-25 14: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2月20日凌晨,北京一家醫院急診大廳,分診臺放著「無床」的牌子。


姚四海的病床佔了兩三個病床的位置,他5年沒交過錢。


12月20日凌晨,一家醫院急診大廳,一位病人的病床設在急診分診臺附近。


12月20日凌晨,西城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的大廳和過道上擠滿了臨時病床。記者看到,急診病床上躺著的多為老年病號。

急診科是什麼?在成千上萬急症患者眼中,它是救命場所。在大量無法轉入專科病房的患者心裏,它是"沒辦法的選擇"。而對於另一些人,它是免費"養老院"或是物美價廉的"旅店"。如今,"救急救危"的急診科,已成為醫院壓床最嚴重的區域,。

11月18日,120急救車拉著患者馮石蘭,用了5個多小時才找到急診病床,之前所去多家醫院急診科均表示沒病床。

急診患者「碰運氣找病床」的遭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北京市衛生局負責人表示,這件事首先暴露出的是醫療道德問題。在任何情況下,急診不能拒接病人,北京市衛生局近日將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急診工作的通知》。這意味著,今後醫院急診科以「沒床沒設備」拒接病人,醫院擬被降級。

新京報記者近半個月調查,北京多家醫院急診病床近半存在週轉不暢,多被非急症病人,甚至是長年臥床的老病號佔用。

「這不是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面對「急診新政」,北京多家醫院急診醫生坦言,病人急診屢遭拒,並非僅是醫療道德問題。

醫院的急診科是什麼?

在馮石蘭等成千上萬急症患者眼中,它是救命場所。

但對於姚四海,它成了免費「養老院」。

李峰(化名)和王芳(化名)等人,把它當成物美價廉的「旅店」。

在大量無法轉入專科病房的患者及家屬心裏,急診科是「沒有辦法的選擇」。

北京多家醫院急診醫生表示,以「救急救危」目的設置的急診科,已成為醫院壓床最嚴重的區域,「各家醫院裡的孤島」。

急診室病床「告急」

「病人病情緊急時,醫院沒床就扣下救護車上的擔架。」

5個小時的時間內,120急救車拉著60多歲的馮石蘭奔走了通州263醫院、民航總醫院、北京軍區總醫院、東直門中醫院,第五站到達北京協和醫院。

協和急診也沒有病床,留觀室加了一張床,收治了馮石蘭。

「120又送來個意識不清的患者,我們沒床沒設備,提出讓他們轉送別家,120告訴我,到這裡已是第五家,都沒床。看著家屬欲哭無淚的臉,心理防線頓時倒塌。」

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醫生於鶯在微博裡感嘆,「病人找床只能憑運氣,神奇的醫療啊!」

這條微博被轉發數萬次,評論數千條,「這絕非個案,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馮石蘭。」多名網友評論。

北京120急救人員證實,轉運病人遇到急診無床的情況時有發生,平均40分鐘至1小時就能完成一次的轉運任務常被延誤好幾個小時,「遇到病人病情緊急時,醫院沒床就會扣下救護車上的擔架,讓病人先躺在上面。」

12月20日凌晨,西城區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科大廳,進門處的分診台上擱著一個牌子,上寫「無床」。

走廊裡擠滿病床和椅子,醫護人員踮著腳尖從縫隙裡穿行,給病人檢查、換藥,手中端著的醫療盤左閃右閃,防著碰到人和凳子上擱著的醫療儀器,像是在玩雜技。

病人的呻吟聲混雜在消毒水的氣味中,充斥整個急診科。

急診室的「釘子戶」

姚四海在急診住了5年,沒向醫院交過一分錢。

60歲上下的姚四海在急診科的「地位特殊」,他的病床佔了兩三張病床的位置。

急診科化驗室門前靠牆的一張病床上,姚四海裹著棉被躺著。沒人注意時,他會從挨著病床的暖氣管裡摳出煙頭,抽上兩口。

王震(化名)和姚四海在急診科已共處了5年,前者是醫生,後者是患者。

但事實上,姚四海最後一次看病吃藥已是5年前的事,這5年他沒向醫院交過一分錢。

王震回憶,2007年底,患有腦梗、下肢癱瘓的姚四海被送到這家醫院急診科。治療14天後,病情得到控制,只需護理鍛練,醫院通知出院。

「他不說話,問什麼都說不清楚,但就是不離開這張床。」王震說,14天的治療期間裡,姚四海有家屬照看,但一說出院家屬就不見了。王震只知道姚四海家住龍潭湖附近。

急診科將情況通知醫院保衛科,保衛科按照病人登記信息找到姚四海家所在的派出所。派出所沒辦法,跟著醫院保衛科又去找居委會,發現姚四海家已拆遷,所屬的居委會已不存在。

保衛科又去找屬地民政局,希望民政局接走姚四海,但仍是無果。

「一圈尋找下來,我們發現沒有人負責,砸在我們手裡了。」急診科醫生哭笑不得,「我們保證跟他沒有任何醫療糾紛,醫院總不能把他抬到門外不管吧。」

2008年至2009年,一名跟姚四海年紀相彷的女子曾在病床前替他打飯,醫生詢問女子的身份,「人家說不認得姚四海,只是出於好心替他買飯。」

隨後,這名女子也不再出現。

「最近一年又來了個老頭照顧他。」20日凌晨4點,王震指著姚四海床前的一個老頭說。

記者上前詢問,老頭笑瞇瞇說,自己是東北人,不認識姚四海,「我是好心經常來照顧他,買飯都是花的我的錢。他是個可憐人,頭髮都是我給剪的。」

兩天的時間裏,記者多次詢問姚四海家裡情況,他嘴裡咕噥幾下,顯得極不耐煩。當問到是否跟醫院有糾紛,他想了一會,搖了搖頭。

照看姚四海的老頭不在時,有病友看著可憐,給他分些飯。姚四海不用筷子,用手抓著吃。

急診室的醫生說,由於床位緊張,醫院本想在姚四海旁邊加床,患者們反映他臭味太大,沒人願意挨著他。

深夜的急診大廳內,姚四海躺在病床上睜著眼,看著附近凳子上坐著打點滴的病人。

有病人睡著了,垂落的手臂扯落了輸液管,姚四海笑出了聲。

急診室的「旅客們」

「他對各醫院急診科門兒清,這個醫院太冷,那個醫生態度惡劣。」

醫院的急診科是姚四海的「養老院」,也是李峰和王芳的「旅店」。

東城區一家二甲醫院的王飛(化名)記不清李峰是第幾回來他所在的急診科「蹭床」了。

「前幾回他說有高血壓,看到空床就躺下來。」據王飛所知,六七十歲的李峰無兒無女無老伴,但有單位有房子。後來,李峰賣掉房子,錢也花完了,就開始遊走於北京多個醫院的急診科。

「他對各個醫院急診科門兒清,說這個醫院太冷,那個醫院的醫生態度惡劣。」王飛苦笑說。

一週前,李峰又躺在王飛所在急診科的病床上,「這回說是在銀行把腿摔折了,在一家醫院治好後給轟出來了,就又到了我們這兒。」

「身上只有15塊錢,醫生讓他去掛號,他說不著急。」王飛說,李峰根本不需要治療。

醫院的保衛科曾找到李峰的街道和單位。

街道說,找了李峰的侄子,人家說過兩天去看看,但侄子在法律上沒有贍養義務,「街道已經盡了義務」。

單位說,按時給李峰發放退休金,「這事兒跟我們也沒關係」。

一到冬天,急診科是71歲的王芳(化名)的必去之地。

西城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科醫生記得,王芳剛被送到急診是因消化道出血,幾天後病情得到控制,只需要護理不需要治療,已經可以出院。

但家人沒有來接,王芳已經在急診科住了快一個月了。

照顧她的是一名護工,每月2500元的工資,就住在她的病床前。由於王芳基本處於癱瘓狀態,沒有什麼意識,護工會定時把病床抬高,給她梳洗,擦拭身子。

「老太太在家也生活不能自理,也得請護工,不如放在醫院,有醫生護士看著,病人家屬肯定願意。」王芳的護工說,家屬長期出差沒時間照顧,急診室24小時有醫護人員,「這算是個不錯的過冬地。」

急診室醫生介紹,王芳付給醫院的是每天24元的基本床位費,80元醫事服務費,9元的護理費,9元的取暖費,「每天共計122元,按照北京醫保的報銷比例,退休的報90%,沒退休的報85%。」

每天住著急診病床,王芳只需支付12元錢。

「你不能轟也不能趕,患者出不出院是需要醫院和患者或家屬協商才能決定的,家屬不同意出院,只能這麼著。」王震說著自己都笑了起來。

轉專科病房成難題

醫生私下告訴王燕,母親年老治癒的可能性不大,病情易反覆,容易壓床。

記者調查多家醫院發現,急診科病床住著很多老年人。

「看看這留觀室內,基本全是老病號。這些老病號長年臥床,但都壓在急診科。」多家醫院急診科醫生說。

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統計,全市66家三級醫院中,半數存在老年複雜慢性病患者、終末期慢病患者長期滯留,急救床位緊缺的問題。

衛生部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秘書、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徐騰達此前指出,目前急診科非急症病人的比例達到了32%。

張淑麗側臥在西城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病床上,84歲的她鼻孔裡插著一根長管,閉著眼,一動不動。

王燕和妹妹晝夜換班照顧母親,在狹小病床過道裡,姐妹倆陪著母親住了一個多月了。

「我們找關係才住進來的。」王燕說,母親患有肺炎,今年入秋後發病,先後找到西苑醫院、人民醫院、腫瘤醫院,「人家都不收治」。

醫生私下告訴王燕,母親年老治癒的可能性不大,病情易反覆,容易壓床,「像燙手的山芋,沒有醫院收。」

上個月張淑麗病情加重,姐妹倆託人來到這家醫院,這才住進急診科。

一週後,老人肺炎得到控制,出院檢查時查出淋巴癌擴散,王燕提出轉入專科病房接受更好的治療。

「不行。」王燕轉述專科病房醫生的答覆說,「醫生說如果入住,必須得接受我們統一化療。像患者現在的身體狀況,這邊化療,那邊就得準備後事。」

張淑麗隔床的病人家屬趙寶森說,老伴兒三個月前入住專科病房被拒,只能住在急診留觀室內,這一住就是三個月。

得知記者採訪急診病床被佔用,王燕和趙寶森坦言,他們也不想佔著急診留觀室床位,可是沒有地方收治,只能住在急診室。

「急診病號多,環境嘈雜,要是有地方去誰願意呆在這?」趙寶森說,老伴兒剛開始只有肺炎,由於抵抗力弱,住在急診三個月下來已經是8種病疊加交叉感染。

12月21日下午,剛住進留觀病房的一名約50歲的男患者轉入專科病房,一大幫「滯留」患者的家屬感嘆,「能動能走的進了病房,躺在床上不能動的卻呆在急診,這不是反了?」

醫生挑病人急診科成孤島

「急診病床住的基本都是‘三不了’病人,治不了的,好不了的,回不了家的。」

「急診科已成各醫院的孤島,我們求著專科病房收治長期壓床的急診病患,我們都能求哭了,但他們還是不收。」急診科醫生王震說。

這種說法得到北京多家醫院急診醫生的認同,他們認為,把急診科當成「養老院」和「旅店」的患者還是少數,真正影響急診病床週轉的是大量無法轉入專科病房的老病號。

記者近半個月對多家醫院調查,如果單獨計算急診病床被非急症病人佔用的比例,部分醫院急診床位遭非急診患者長期佔用的比例已近半。

友誼醫院急診有各類病床90來張,近半都是住了十天半月以上的病人。中日友好醫院急診科,佔用10天以上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北京第六醫院,10餘張留觀病床,近半病床長期流轉不暢。此前,北京朝陽醫院表示,急診搶救室有16張床位,有超過40個病人滯留,急診觀察室有37張床,滯留的病人有70多人。

2009年衛生部出臺的《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寫明,「急診患者留觀時間原則上不超過72小時」。

2011年,衛生部發布的《急診病人病情分級試點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要求對各醫院的急診病人按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分類治療,將急診病人分為瀕危病人、危重病人、急症病人和非急症病人,病情嚴重者優先治療。

「這幾乎是空文。急診留觀病床基本被‘三不了’病人佔了,治不了的,好不了的,回不了家的,這是急診科多年存在的問題,」多家醫院急診醫生表示,以「救急救危」目的設置的急診科成了醫院壓床最嚴重的區域。

對於急診患者很難轉入專科病房,王震說,「這是專科病房的醫生故意的。專科病房都會挑病人。」

來急診科之前,王震曾在醫院各科室都呆過,深知專科病房的「伎倆」。他說,醫院對專科病房的病床週轉率有要求,比如三甲醫院,收治一名病人,一般10天就要讓病人出院,「可能病人入院才兩三天,病情剛控制住,醫生就會反覆找家屬談話,要求出院。」

多名急診醫院透露,專科病房挑選病人時,首先要看病人住院後是否好治,有沒有錢,能否及時出院,還會看病人好不好打交道,甚至詳細到子女是否有糾紛,「真實的情況是,醫生考慮錢的問題比考慮患者的具體病情要多。」

北京多家醫院專科病房的醫生表示,各病房的確有病床週轉率、治癒率(不同科室標準不同)等績效考核,像一些年年齡偏大、長期慢性、不好治癒的患者,接受時的確會有所考慮。但他們認為,專科病房也是床位緊張,特別是冬季,一些疾病高發,基本上都是滿床,「還是醫療資源不足造成的問題」。

王震和王飛所在的急診科也有病床週轉率等考核,「由於是急診患者數量有不確定性,我們的考核並不嚴格。」王震說。

「家屬咬定只去三甲醫院」

急救轉運原則是就急、就近、就能力,另外還有就是根據病人或家屬意願。

幾乎每天,急診科都會找王燕,勸她將母親張淑麗轉到社區醫院或二級醫院。

王震說,醫院和附近一家二級醫院建立了「雙向轉診」合作關係,遇到棘手病症,二級醫院可將病人送到三甲醫院,三甲醫院有一時無法治癒但病情穩定的患者,二級醫院也會接收。

「社區醫院和二級醫院水平有限,去了就怕是等死。」面對找她談話的醫生,王燕也覺得不好意思,但不能出三甲醫院的門,是她的底線。

北京一家二級醫院的醫生稱,患者往往在主觀上不信任二級醫院,但客觀上二級醫院診療軟硬條件確實有待提升。

「去急診也挑三甲醫院。」北京120急救中心人員證實,很多時候轉運的病人只是骨折或其他普通疾患,「我們跟家屬商量,這樣的病連社區醫院都能治,可家屬咬死了,只去三甲。」

按照規定,急救轉運原則是就急、就近、就能力,另外還有就是根據病人或家屬意願。

「我們明知道病人堅持要去的醫院早已人滿為患,但沒轍。」急救人員說。

「歸根結底還是資源分配不均。」北京多家醫院急診醫生說,導致各三甲醫院急診科近半的病床資源被非急診需求佔用的原因,還是因為優秀醫療資源和醫護人員過度集中,直接導致了患者扎堆的現象,優勢醫療資源為應對潮湧般的患者,不得不設置諸多措施「限流」,直接或間接導致了急診科的窘境。

他們認為,解決急診病床無效佔用問題,「雙向轉診」政策應被鼓勵,把急診留觀病患及時分流各二級醫院,有助緩解壓床現象,「三甲醫院和周邊的二級醫院聯動不夠,政府也應在這方面多做調配,建立信息網路,提高病患分流轉診效率。」

同時,他們認為,要解決急診病床被無效佔用現狀,僵化的醫院等級化制度必須改變,「如果各級醫護人員能夠流動起來,平均各級醫院的診療水平,同時提高醫生行業的准入門檻,縮小不同地區的醫生收入水平,把過度傾斜的醫療資源和醫療從業者合理分配到各個醫院,患者就會自然分流,急診病床遭無效佔用的困境也會迎刃而解。」

来源:新京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