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女生寄101封信請求校長增女廁(圖)

發表:2013-10-31 0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0月31日訊】28日早上,濟南大學社工專業大三女生凌甜(化名)寄出了101封掛號信,收信人是省內101所高校校長。信的內容是同一個主題:呼籲大學校園擴建女廁至男廁2倍,以改善女大學生在校園裡如廁難的問題。

此事迅速在網路上引起關注,有人質疑,如此高調,是不是炒作?

29日上午,在濟南,記者獨家對話凌甜。這個自稱「從小就不是乖學生」的女大學生回應質疑,講述了此事的來龍去脈。


凌甜在郵局辦理寄信手續

課間20分鐘,如廁等25分鐘

記者:為什麼選擇寫信這種形式?

凌甜:大約兩週前,我聽了一個性別平等機構組織的講座,其中提到一個女同學因為男女就業不平等給國內500強企業寫信。當時我就感覺,原來公益是很簡單的事情。

我注意女廁排隊這個現象很久了。我們學校有的學院就很嚴重,比如外國語學院的男女比例是1:10,但是男女廁比例是1:1,你就可以想像了。

有些地方在組織「佔領男廁」活動,但是個人感覺這種形式有點激進,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讓大家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有些咄咄逼人的感覺,而寫信就比較溫和,也能做到有理有據。

記者:為寫這封信,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凌甜:首先要保證有理有據,要有大量的事實證明。我是煙臺人,調查範圍就設定在了山東。

我進過男廁,進去前先在門口喊了一聲,有男生出來用奇怪的眼神瞥我。男廁的蹲位和女廁一樣,但是另外還有小便池。

我給很多同學打電話,問他們學校有沒有這種情況,總共問了三四十個同學,涉及的學校濟南有6所,青島3所,煙臺2所,濰坊2所,淄博2所,日照1所,德州1所,泰安1所。

有的同學一開始就會說:「你神經病啊,問這個幹嗎?」我告訴他們在做一個調查。然後他們都幫忙了,還有兩個女生幫我去男廁看了。

記者:調查結果和你預想的一致嗎?

凌甜:同學們確實也證實了男廁基本都是不用排隊等的。濰坊一所學校例外,因為他們學院男生比較多。除了他,其他人的結論都一致,女廁排隊現象都很嚴重。

其中濟南有一所學校,課間只有20分鐘,而等廁所卻要25分鐘。很多人下課後不用做別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衝出去搶廁所。

字斟句酌,就怕校長誤會

記者:寫信用了多久?

凌甜:從10月24日晚上開始寫信,26日早上才寫完。

寫信封不比寫信輕鬆,從26日上午10點一直寫到晚上10點。難就難在要查清所有高校校長的姓名和地址,一個一個查,工作量很大。

記者:經過了多少次斟酌和修改?

凌甜:信其實並不難寫,只有幾百字,但要仔細考慮用詞是否合適,既不能讓人看到了覺得反感,也不能讓人感覺你是在胡鬧。要考慮如何讓大家認為這確實是一件公益的事情,而不是小孩子在鬧情緒。

比如「呼籲」這個詞,當時考慮,是用「呼籲」還是「請求」、「希望」?一開始擔心「呼籲」有點居高臨下,後來查了字典,發現沒有這個意思,最後定了這個詞。

記者:信寄出去了,感覺如釋重負?

凌甜:終於把這個事情忙完了,好輕鬆,同時也好期待!在想這個事情會不會在校長們那裡引起反應,最終改善女生如廁難的情況。

如果是炒作,就不會用化名了

記者:這件事情不是你一個人做的?

凌甜:不是,我是發起人,另外三個同學和我一起。我們是在社團認識的,來自三個學院,不同年級。

記者:「凌甜」這個化名怎麼來的?

凌甜:參加活動時很多人都用化名,別人問我時,就隨口起了個名字,叫「凌亂」。

寫這封信時,署名也是「凌亂」,同學說你這樣不合適。有人就出主意說,不如在「亂」字上加幾筆,變成「凌甜」。

記者:願意告訴我們真名嗎?

凌甜:還是不要了。

記者:為什麼?

凌甜:還是不希望正常生活被打亂。

記者:我們報導之後,會不會有朋友猜到是你?

凌甜:身邊的肯定會猜到,我有點「古怪」,是個很活躍、很願意做這些事情的人。同學們喜歡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我更願意關注社會上的問題,做一些改變。

記者:你覺得自己高調嗎?會不會擔心有人說你在炒作?

凌甜:如果是想炒作什麼的,就不會用化名了。我不太想露臉,炒作什麼呢?

我不能因為害怕這個事情影響自己的生活就不做了。如果人人都這麼想的話,那這個社會就太糟糕了。所以我想在盡量保證個人隱私的情況下,盡最大的能力改變這個現狀。

校長能意識到這事 寫信就有意義

記者:對校長們的反應抱多大期望?

凌甜:沒辦法想像結果,也沒有希望每個或大部分校長都會回信,不一定有多少回信,關鍵是這個行為有用。

之所以用掛號信這種形式,就是一定要把信送到每個校長手裡,讓他見到這封信,拆開看看是怎麼回事。

不管給不給我回信,只要他看到了這個事,以後遇到廁所這方面的問題,他就會有這個意識。一旦學校這類問題嚴重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決定,擴建女廁所的可能性就會大一些。

記者:如果有校長回「我們會調查」之類的話,並不一定落實到行動上,你會怎麼想?

凌甜:你不覺得這樣就已經很好了嗎?說明他們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了。我不指望一封信就改變校長的決定,而是對校長的決定有影響,這就已經存在意義了。做一件事情,不一定必須做成才會做它。

記者:你覺得自己這個舉動瘋狂嗎?

凌甜:這不算瘋狂的行為,是很理性的行為。

来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