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各國媽媽帶孩子都有多拼(組圖)

發表:2016-05-14 0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各國有所不同,都努力給孩子營造出良好的成長環境。

日本:為了孩子爭考營養師

日本人非常重視日常的飲食搭配,甚至有人會嚴格計算自己每天吃的東西是否營養均衡。日本的媽媽更是為孩子操碎了心,生怕孩子營養攝入不夠科學,因此,很多日本媽媽喜歡去考營養師資格證。

據悉,目前日本約有200所營養師培訓學校,遍佈在日本的各個城市,而且,這些學校的入學門檻不高,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規定,那些在大學、短期大學(相當於我國的大專)或專科培訓學校的營養系學習50個學時並通過相關考試的人,即可獲得營養師資格證。據日本厚生省公布的資料,日本每年大約有將近2萬人獲得營養師資格,其中超過60%是女性,她們都是想讓孩子飲食更健康而來學習的。

營養師培訓課程的內容非常豐富,媽媽們首先要學習必不可少的生物和化學知識,掌握食物的各種成分,學會用科學的比例來搭配飯菜,以確保為家人烹調出營養均衡的食物。而且,媽媽們還要學習保健體育,學習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制定和提供營養管理計畫,確定健康食譜,協助孩子通過適量的運動保持合理的體型等。現在,越來越多的媽媽為孩子做營養餐,日本媒體認為,主婦營養師的增加,使得日本家庭的餐桌飲食趨向科學合理,為提高全體國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日本厚生勞動省也表示,將日本每個家庭都有一個營養師作為今後的發展目標。

德國:「半個醫生」撐起家

孩子生病了,當媽媽的肯定會非常著急,都想趕緊帶孩子到醫院,讓醫生診治一番。而德國的媽媽面對孩子的病卻都很「淡定」,不但不急著去醫院,反而像是受過專業的醫療訓練一般,為孩子解決病痛。

據悉,德國有2/3的媽媽會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為了專心照顧孩子而辭掉工作,每天為孩子的飲食起居操心。不過,在孩子剛一出生的時候,德國的醫院、社區健康中心等地就會派出助產士、育兒師等人,到產婦家中,為其傳授應對孩子各種小病小災的方法。比如,孩子發低燒時,可以通過給孩子洗熱水澡、將濕毛巾綁在孩子腿上等方法進行物理降溫;孩子起濕疹後,要給孩子適當減衣服;孩子氣管進異物要頭朝下拍背等。

除了這些處理方法,德國的媽媽們還會到超市中選購各種德國特色的花草茶,為孩子解決腹痛、咳嗽、睡眠不好等問題。記者的鄰居勞拉說,德國各大電視臺中都有專門針對兒童的健康類節目,她從中學了不少處理孩子小病小傷的技巧。此外,社區健康中心的志願者也會經常來「串門」,給她宣傳各種醫學知識,還帶她免費聽一些科普講座,比如夏季預防蚊蟲叮咬、肥胖、嬰兒養育、注射疫苗等。因此,德國的媽媽聊起兒童常見疾病時,總是頭頭是道,對於各種藥物和治療方法也非常熟悉,儼然是「半個醫生」。


德國孩子從小就接受系統、正規的「規則教育」。

美國:餐桌上的教育高手

與其他國家的媽媽相比,美國的媽媽非常「聰明」。她們幾乎從不高高在上地去命令孩子做什麼事情,而是通過吃飯、玩耍、睡前聊天等方式來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堪稱摸透了孩子心理的教育高手。

美國的餐桌教育是育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國的媽媽非常重視孩子「吃飽」以外的事情。比如,若孩子不肯按時吃飯,美國的媽媽就會變得「鐵石心腸」,讓孩子餓著肚子。媽媽通過「飢餓教育」培養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意識。等孩子大一些,媽媽就會要求孩子學習就餐禮儀,比如吃飯時嘴巴不能發出聲音、要細嚼慢咽、不能敲打餐具發出聲響等,還會要求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餐前幫忙佈置餐桌、照顧弟弟妹妹吃飯、餐後幫忙收拾餐具、幫父母招呼客人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要為家庭做貢獻,重視自己的家庭。

除了家庭生活,美國的媽媽在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會對孩子之間的矛盾「視而不見」,培養孩子們獨立解決問題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只要孩子沒有做出過分的舉動,媽媽們都不會橫加干涉。此外,媽媽們有時還會鼓勵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分享食物、玩具等,或者鼓勵孩子去和那些不想融入集體的內向小朋友玩耍,讓他們時刻心裏想著別人。

到了每天睡前,媽媽們都會給孩子講一些小故事,或者對孩子當天的行為做一番點評,或是表揚孩子的行為,或是為孩子分析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孩子們會帶著媽媽的鼓勵甜甜地進入夢鄉。正是有了媽媽們如此巧妙的教育方法,使得美國人總有一種自信且充滿活力的氣質。


美國家長通過吃飯、玩耍、睡前聊天等方式來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新加坡:帶孩子走遍世界

與我國的媽媽情況類似,新加坡的媽媽們也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努力給孩子營造出良好的成長環境。

由於新加坡是一個面積狹小的島國,雖然風景優美,但是總待在國內,難免也有些「審美疲勞」。而且,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了華人,還有馬來人、印度人等其他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因此,新加坡的各種公共節假日全算下來大概有將近30天。很多媽媽喜歡利用這些公共假期,帶著孩子出國旅行。

據悉,新加坡超過90%的父母表示,孩子長到3歲,每年都會帶著他們出去旅行至少一次。很多媽媽認為,孩子們除了要好好讀書,還要經常旅行,這樣才能拓寬視野,增長見識。而且,一些中小學也會在假期之中組織學生們到美國、澳大利亞等地遊學,與當地的同齡人交流、學習。因此,很多孩子為了在學校的遊學活動中能有出色的表現,也會主動要求媽媽帶自己出去旅行,鍛練自己的各項能力,好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記者的朋友小陳說,自己平時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與上小學的兒子溝通。到了公共假期,她就帶著孩子去澳大利亞、美國、中國等地旅行,這樣不但能鍛練他的生活能力、還能有機會鍛練他的外語水平。而且,通過旅行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她與孩子有很多機會好好溝通,增進了親子感情,真可謂「一舉多得」。

来源:生命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