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限350字。

排序
分頁:
  • 1樓
    以下摘自《毛:鲜为人知的故事》第44篇《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突然袭击”》
    ——
    毛跟林的近四十年的搭挡关系,在中共内绝无仅有。毛容忍了林的我行我素。在毛统治下,人人都得公开自掴耳光,美其名曰“自我批评”,但自尊心极强的林彪从来不做这类事。对毛的宽容,林投桃报李,每当毛需要时,总是召之即来,为毛效力。林取代彭德怀任国防部长后,发明了《毛主席语录》,在军队大搞对毛的个人崇拜,使军队在饿死几千万人的大饥荒中,仍然对毛唯命是从。林还在七千人大会上化解了毛的危机。
    然而,林彪在家里,经常发些对毛不恭不敬的议论,如说毛“言行不一”,“爱玩权术”。林的公开拥毛、捧毛,为的是自己的野心:要当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据叶群笔记,林对她说,他要做“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斯[大林]之于列[宁],蒋[介石]之于孙[中山]”。为此,他要“把大拥,大顺作为总诀”,“要一步一趋,得一人而得天下。”
    这位未来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是个怕这怕那、忌东忌西、奄奄如瘾君子的怪人。
    他怕水怕到多年不洗澡,由工作人员用干毛巾擦身。连山水画他都不敢看,大海就更不必说了。他在北戴河海滨的别墅坐落在山上,四下林石密布,确保看不见海。
    海军与国防部长因此绝缘。林又怕风,来访者走路,叶群要不时提醒:“慢点走。走快了会带出风,他怕风。”
    林是一个心地不善的人。叶群在笔记里说他是“一个专门仇恨人,轻视(友情、子女、父兄 -- 无意趣)人,把人想得最坏最无情,终日计算利害,专好推过于人们,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人”。
    林的死敌是总参谋长罗瑞卿,毛最宠信的人。罗精力充沛,能力过人,毛诸事都通过他。因为林总是处在养病之中,毛给军队下的命令,也常常交给罗办。罗多年负责保卫毛的安全,毛对他完全信任,亲切地叫他“罗长子”,说:“罗长子在我身边,天塌下来,有他顶著。”“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这样的话毛是不轻易说的。
    林彪对罗的嫉妒逐渐加深,一九六五年初打主意搞掉罗。十一月,他接到江青的电话,知道毛需要他了,他的机会到了。三十日,他派妻子到杭州见毛。当时他住在离杭州不远的苏州。叶群带去林彪一封亲笔信,还有十一份“揭发”罗瑞卿的材料。这是林正式要求毛为他牺牲罗。
    十二月一日夜里,毛把林彪接到住处,许诺林取代刘少奇做他的第二号人物。毛还要林在大批清洗共产党干部后,统领军队出面把中国管起来。林彪提出要先除掉罗瑞卿:“不解决罗瑞卿的问题,军队可能发生分裂。”林跟毛这样讨价还价,表明他很清楚,毛要搞文化大革命,只能依靠他。其他元帅个也靠不住。
    这时,毛搞文革刚起步,就已经遇到强大的抵制。毛要公开批判新编历史剧《瑞罢官》,这出戏讲的是明朝大臣海瑞为民请命,被皇帝罢官的故事。毛说皇帝影射他,海瑞指的是彭德怀。可是中共管文艺的一直不肯批判这出戏。最后,在安排下,江青找上海善打棍子的评论家姚文元写了篇批判文章,十一月十日在上发表。
    《海瑞罢官》的作者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中共领导们当然明白,这篇批判章有来头,没有毛点头决不可能出现。但是《人民日报》拒不转载。江青在上海联系人张春桥说:“我们天天等北京消息,天天看,天天盼,北京就是不理睬。”国大多数省的报纸也不转载。人们厌烦整天批这批那,在没有毛明确指示的情况下用装糊涂的办法抵制这篇文章。
    北京、全国敢于这样做,是因为负责文化事务的彭真给他们撑腰。彭真在上与毛力辩,说《海瑞罢官》跟彭德怀没有关系,不是影射毛。彭真是毛长期忠实追随者,毛信赖他,让他管北京,也管中共日常事务。由于他所处的地位,彭真感到毛这次要整的,决不只是一个吴晗,恐怕要祸及全党。彭真忠于他的党,不望这个党被毁掉。
    彭真又是个不怕事的人。当时日本共产党人问他关于《海瑞罢官》的事,彭答道:“这本来不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历史剧。可是毛主席说它是政治问题,真麻烦在外国人面前抱怨毛,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明白他是在抗拒毛。在一次聚会上,毛要吸烟的烟举起来,然后说:“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是少数。”在场的美国人李敦白注意到“这句话说了以后,我看见吴冷西脸色变得惨白,身体一硬,停止了做笔记。毛刚说的话中有什么东西吓坏了他。”吴又拖了一个星期,直到周恩来通知他,这是毛指示,吴才于十一月三十日转载了姚文。但他把文章登在第五版“学术讨论”专栏以示这不是党在号召开展整人的政治运动。吴不久便铍铛入狱。毛对他的继任者平铸说:“吴冷西不听话,不知你唐平铸听不听话?”唐紧张得要死,连“一定听毛席的话”也忘了说。
    一篇按毛的意思写的文章,要发表出来如此艰难,可见中共这部贯彻毛命令机器,已不再按毛的意图运转。毛亟需林彪出场相助。就是在十一月三十日这一天林彪派叶群去见毛,提出要整罗瑞卿。第二天毛、林会面后,毛忍痛割爱,答应林彪。
    十二月八日,毛突然召开政治局会议,叶群讲了十个小时的话,说罗是“野心家要林彪“把国防部长的位置让给他”,野心大得像个“无底洞”。叶群不是政治局委员连老资格的高干也不是,如此以夫人身分,在政治局会议上大讲特讲,实在是破了共产党的规矩。
    罗瑞卿没有出席此会,几天后他接到大祸临头的通知。这个身材高大、生龙活虎的人,腿一下子软到没力气走上楼梯。
    罗被软禁起来。但林彪还是不满意,他要置罗于死地,要毛给罗定“篡党篡军”的大罪。毛没有满足林的愿望,说罗“还没有反对我”。于是林对毛来了个按兵不动。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一日,江青来找林,商量写
    那份《纪要》。林表面上答应,可背后通过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对为江青组织的写作班子交代:“江青同志是个病人……疑心重,脾气大,对她讲话,要多听少说”,“对地方文艺工作情况,不要随便表态。”结果二月份写出来的稿子被江青认为“根本不行”。
    在毛林僵持期间,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二月,刘少奇支持彭真,向全国发出“二月提纲”,中心是不要用政治罪名整文化人。彭真还把毛特别强调的“《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是为一九五九年被我们罢了官的彭德怀张目的,彭德怀也自称是海瑞”这一段话,在形成文件时删去了,没有往下传达。毛看到这份文件时,勃然大怒,觉得自己被架空了。
    “二月提纲”发出后,彭真飞到四川,说是去视察三线工程。到省会成都的当天夜里,他却干了一件惊人的事:秘密去见两个月前被毛泽东遣送到这里的彭德怀。二彭到底谈了些什么已无从知晓,但瞒著毛来见彭德怀,又只有他们两人在场,他们很可能谈到能否动用军队制止毛 -- “兵谏”。虽然彭德怀处在软禁之中,没有权力,但他在军队里仍享有极高的声誉,有一批对他依然忠心耿耿的老部下。他软禁在北京时,好几个人曾冒著风险偷偷去看他,还有一位公安部副部长。
    彭真刚离开四川,贺龙又去了,也说是视察三线。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曾要这位元帅搞掉毛。毛疑心他们到四川去商量发动政变,后来指控他们搞“二月兵变”。*
    --------------------------------------------
    * 毛的疑心决定了四川负责人李井泉的命运。李本来是毛喜欢的人,毛把彭德怀弄到四川就是让李把彭管起来。文革中,李受到监禁,妻子也因绝望而自杀。
    --------------------------------------------
    这段时间,毛吃的安眠药量,据他身边人说,足以杀死一个正常的人。就是醒著的时候,他也要服大量的镇静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彭真似乎还想跟苏联取得联系。克里姆林宫邀请中共派代表团出席即将召开的苏共“二十三大”。自从马利诺夫斯基事件以来,毛不要任何领导人去苏联。三月初讨论这个问题时,大家都说不接受苏联邀请。几天后,彭真却要刘少奇再开一次会覆议,在会上他力主派人赴苏,说:上次会议讨论时认为不宜参加,现在可考虑从另一角度看,可以参加。刘少奇审慎地说:上次会议已有定论,并且已报告毛主席:现在从另一角度来考虑,议一下是可以的。会后,刘同意了彭真的建议。彭真接著几次打电话给秘书班子,要他们起草报告给毛。没人敢起草,最后彭真自己写了一份报告。也许,彭真是想借用苏联的力量来制止毛。毛收到报告后不久,就指控彭真企图“搞政变”,“里通外国”。
    毛泽东早就在怀疑他的同事们想伙同苏联搞掉他。上年十一月,当他发动文化大革命时,他首先采取的步骤之一,是解除熟悉俄语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的职务,把杨调到千里之外的广东去。作为中办主任,杨的职责包括负责中共同莫斯科的联系。后来,杨被关進监狱,要他交代他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同莫斯科的关系。同样身陷囹圄受到反覆审讯的,还有中共高层的俄语翻译们。
    毛还怀疑杨尚昆对他搞窃听。毛对他讲话的记录一向敏感,不喜欢存档,上台前,他给苏联人发了电报后常常划根火柴把底稿烧掉。掌权后,他经常叫听他讲话的人不要记笔记。但毛的话是“最高指示”,没有白纸黑字,下面的人怎么去贯彻执行?毛不得不允许笔记或录音,中央办公厅在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安装录音设备。有次录音员不小心跟毛的女友开玩笑,说毛跟她在专列上的事,他“都听到了”。毛的女友大惊,报告了毛。毛当即下令拆除所有录音设备,销毁所有录音带。负责处理录音带的官员告诉我们,他认为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被抹掉太可惜,就大胆作主把录音内容先抄下来再抹,后来干脆不抹了,都保存了下来。他胆敢这样做,后台是彭真。彭真对他说:“看著办,能留就留,我去跟主席说,就说都毁了。”
    毛的住处、开会的地方、乘坐的汽车全都都检查了,没有发现窃听器,但毛心里始终不踏实,被卷入录音事件的人后来都受到审问,有的被整死。毛怀疑录音是个大阴谋,跟苏联人有关系。
    苏联人此时的举动也令毛惶恐不安。一九六六年一月,苏联最高领导人有史以来第一次访问外蒙古。勃列日涅夫之后,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也去了。苏蒙签订协定,苏军开進外蒙古,在中国边境摆开重兵,苏联坦克离北京只有五百公里,而且一马平川。外蒙古领导人泽登巴尔(Yumjaagiyn Tsedenbal)因毛在前些年曾企图推翻他而格外敌视毛。他积极与苏联配合,声称要在中国开展“反对毛泽东集团的斗争”。勃列日涅夫同毛没打过交道,却在几年前刘少奇访苏时陪刘到处参观,一块坐
    横跨西伯利亚的火车旅行,两人相处融洽。如果刘少奇、彭真与苏联内外呼应,毛的命运的确有倒悬之危。
    就是在这些背景下,毛同意了林彪的要价,让罗瑞卿问题“升级”。三月,突然召开批罗会议,气氛骤变,人们挨个发言谴责罗为“野心家”、“阴谋家”、“定时炸弹”。
    三月十八日,罗跳楼自杀。他没有死,但双脚粉碎性骨折。自杀成了新的罪名,使他遭到更加残酷的对待。后来开批斗会时,他无法走路,批斗者就用箩筐把他连拖带拉地弄上台,残肢搭拉在筐外。
    1212509040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