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律师亲述生死经历:半年死了好几回

发表:2001-11-09 03: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回想起3个月前的那次打假经历,打假律师张欣(因当事人再三请求,这里只能用化名)仍然觉得毛骨悚然:“真没想到自己还能捡一条命回来!自己还能坐在办公室里跟你打电话!”

近年来,不少企业被假冒伪劣弄得焦头烂额、顾此失彼,漫长的法律诉讼令企业疲惫不堪,假货泛滥的消息一旦公开,在消费者当中造成负面影响更令企业难以承受。于是,一些企业便把求助的目光盯向了一些由打假律师(他们自称“调查员”)组成的所谓的“打假公司”---民事调查事务所。张欣所在的公司便是这么一家有英资背景的国际著名的调查事务所。

据张欣介绍,2001年2月1日,他正式到这家打假公司上班,应聘时只知道到公司负责知识产权事务,但没想到只是单纯的打假。到辞职时,张欣总共在这家打假公司干了6个月零7天。然而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辗转于全国24个省、市、区的数百个制假窝点,“险些死了好几回!”他心有余悸地说。

险些搭上一条命

同事们经常跟张欣说打假是一项高危险的职业,张欣刚到公司时就听说有一个调查员在潮汕调查制假窝点时被人打死,现在凶手还逍遥法外。

据张欣介绍说,造假是一个暴利“行业”,往往被当地视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于是,一些造假者与当地政治势力形成一种利益关系。以造假烟为例,没有当地一些部门的保护是很难继续的。造假者与当地政治势力这种利益关系形成后,打击更加困难。有些地方甚至达到武装制假的程度,形成一股很难触动的黑恶势力,调查员的身份一旦暴露便会有生命危险。

2001年6月23日,张欣和同事一起接受一家知名烟草企业的委托,到河南距离许昌市80公里的某县一个小村子查找制假窝点。离村子老远,张欣他们就发现那个小村子守卫森严,十几辆“昌河”小面包车跟电影里的日本宪兵队一样绕着村子里来回巡逻。每个车上均有4个彪形大汉,遇见有外地人进村就上前盘查。这次他们是在一个线人的带领下进村看点的,同行的几个河南人在路上小心嘱咐张欣遇有盘查千万不要出声,生怕他不会讲当地土话被发现。

他们在村子里转了两圈,由线人指点造假点的准确位置。就在此时,他们的举止还是引起该村巡查人员的注意,开车尾随他们的桑塔纳而来,线人赶紧叫司机加油门撤出,好在面包车追不上桑塔纳,他们才得以安全撤离。

第二天,他们会同该县30多名武装警察,在该县县委办公室主任周和元的带领下一行50多人前往该村查处。一走进这个偏僻的山村,就闻到到处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烟味。简陋的窝棚内,蹲着一排排捋烟叶的妇女,成捆的烟叶直接摆放在地上,旁边几个脏桶里盛着染料和油类。他们就是用这种来源不明的红色染料和油类喷染烟叶后,切割制成假烟丝,然后再生产出各种“名牌香烟”。

谁知他们刚刚从第一个造假点里出来,就发现外面聚集了100多村民。当到达第二个造假点时,局面已经失去控制:500多村民已将检查组围得水泄不通,一群剽悍的造假者目露凶光地喊道:“不能让他们拿走咱们的命根子!”人群边喊着边向中间涌。周主任大概想控制一下局面,命令所有警察枪上膛。没想到这更激起村民们的愤慨,一个老者更是以黄继光的姿态堵着一个警察的枪口,用当地最难听的方言叫骂着。紧接着,不断有砖头从人群后面飞了过来,雷鸣般的骂声伴随着砖头瓦块铺天盖地而来。周主任当即被砖头拍中头部,直到现在仍然躺在病床上。检查组赶快退入一个农房里,500多暴怒的村民围着3间平房,手里的砖头石块不断地从窗户投入屋内,屋内50多人包括30多防暴警察手足无措地躲在墙垛后炕沿下……

张欣说,当时看着躺在担架上的周主任胸膛艰难地一起一浮的,满头脸的鲜血,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对死亡的恐惧。

在极度恐惧中度过了5个多小时,该县县委书记亲自带着200多名武装警察才将他们这些几近虚脱的人解救出来。

回到公司后不久,张欣架不住家人的再三劝阻,辞去这家国际著名的打假公司的职业律师职务,到一家民营企业做起了法律顾问。

打假者竟被制假者污蔑为“卖国贼”

职业打假律师的第一职责是摸清制假窝点。据张欣介绍,一些资格老的调查员对全国各地各种物品的制假窝点是了如指掌。张欣说,制假窝点大体上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你甭小瞧了那些山旮旯,“名牌手机”等高科技产品都能造出来。

张欣到过的广东汕头某小山村便是远近闻名的“造假村”。当地村民中流行着一句顺口溜:“要想发大财,钱从假货来。捞上几十万,多判两年也划算。”该村生产假冒电池有50多年历史了,制假者通常将买来的价廉质次的白电池芯、假标识等分发给农户,农民在自己家中将假标识套在白电池芯上,加上绝缘垫,再用塑料封起来,一节或“松下”或“索尼”或“飞利浦”电池就造好了。张欣介绍说,该村中还有一户村民门口有一个4立方米大小的蓄水池,你可别小看了这个蓄水池,自来水放入池中沉淀,不经过任何处理,便成了“名牌纯净水”。

2001年4月5日,张欣接受某外国知名食品公司委托去该村查处一个小糖果厂模仿其包装装潢一事。张欣首先找到当地工商局负责人蔡某,听明白张欣的来意后,蔡某便开始推三阻四。张欣依照公司老同事的指点,塞给其一个信封(内有5000元钱),他立刻表示带人和张欣一块前往查处。等到了工厂一看,大门紧锁着,怎么敲都不开门。又不能强行破门,只能在外面苦等。此时,蔡某一直坐在车里抽烟喝水。

等了一个多小时,该厂老板才赶到。以往的经验告诉张欣:打假必须搞“突袭”,即使刚到时假货生产正如火如荼,一个多小时进去后也早就搬得无影无踪了。进去后,发现果然如此。该厂老板和蔡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作了笔录,象征性地贴了几箱侵权货物,张欣提出其他侵权产品怎样处理时,蔡某未置与否,只是说:“处罚决定以后会寄给你!”该老板却恶狠狠地对张欣说:“你们这帮卖国贼,中国就是叫你们这些人害的!”

一个月后蔡某将处罚决定寄给了张欣:只处罚区区500元人民币,而申请企业为了此次打假共计花费不下3万元!然而张欣的同事安慰他说,这已经够可以的了,还有比你更惨的呢!

打假者和制假者:故人总相识

“打假实在是太难了!”几个月的打假生涯使张欣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刑法虽然规定了制造伪劣商品罪、侵犯知识产权罪,但是现实中,制假设备难以没收,假冒产品难以销毁,以罚代刑现象严重,地方保护屡禁不止,造成假冒伪劣屡打不绝,而行政执法中罚款太低、处罚太轻,更是给了制假、售假者以喘息之机。与制假、售假的高额利润相比,区区罚款,对不法分子来说,根本不能伤筋动骨。  据张欣介绍,1997年,全国工商系统共受理各类造假案件15321件,但受到刑事追诉的只有57件;1998年,共受理各类造假案件14736件,受到刑事追诉的仅有35件;2000年,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各类造假案件数千起,受到刑事追诉的仅5件。处罚太轻使造假者屡打不止,许多造假售假者,都已被行政处罚过四五次,有的甚至被罚过10多次,可他们从未放弃造假贩假。行政处罚对于他们仅仅是增加了些许经营成本而已!张欣就曾跟踪过一个造假机油的制假者,连续举报过他5次,工商局也查处了他5次。前一段时间张欣在广东中山发现他还在当地继续造假。“真是不打不相识!”张欣自嘲似地说。


消息来源:生活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