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家门发火拒采访

发表:2002-07-03 00: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就像一个人证明自己是公民只须拿出身份证一样简单,陈琳要证明自己的确是“佛博士”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6月30日下午,《生活日报》记者的登门采访却遭到陈琳莫名其妙的暴怒和呵斥。在20多分钟的时间里,他除了吼出“我就是真哈佛博士”的豪言外,拒绝与记者进行任何形式的沟通,只是一个劲地暴怒着让记者“马上走!”

6月30日,记者通过联系山东外事翻译学院的孙承武院长,要求采访处于舆论旋涡里的“博士院长”陈琳,孙院长告诉记者,今天陈琳一直没有到校。由于陈琳没有手机,因此,他告知了陈琳的住所地址并告诉我们不妨直接登门采访。

下午3时,记者在山东师范大学附近的一幢高层公寓找到了陈琳的家。在楼道苦等了40分钟后终于见到了外出归来的陈琳。

“你们怎么找到这里来了?!”没等记者说明来意,陈琳突然发怒,大声要记者“马上离开这里!”

记者:我们只想问你几个简单的问题。

陈琳:我拒绝!你们怎么找到这里的?

记者:你是山东外事翻译学院的副院长,我们通过学院正当采访途径找到你家联系采访有什么不妥吗?

陈琳:我要找孙承武!你们怎么直接就来了,没有人知道我住这里!

记者:我们在无法和你进行通讯联系的情况下冒昧登门,你可以把我们的拜访当成一次上门预约。

陈琳:(边说边按电梯键)我没有时间,我不和你们说话!你们给我走!

记者:你是作为一个“哈佛博士”受聘的,当你的身份受到公众质疑的时候你应当拿出证据来……

陈琳:我和北京的记者都谈好了,我不再接受你们的采访,我不跟山东的任何媒体谈……你们快走!

这时,下行电梯的门开了,陈琳一手按住电梯门,一边把记者往电梯里拉,并说:“我对你的印象还不错,不错就是要你马上给我离开!”

这时,陈琳突然发现记者在拍照。他冲到摄影记者的身边试图抓扯相机,喊着:“不准拍!”

记者:我们就是来请你证明自己的,关于这件事,我们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谈一谈。

陈琳:我和北京的媒体都谈好了,请你们快离开!

由于无法正常采访,记者只好离开。

《北京青年报》记者披露:“他说越炒对他越好”

6月30日下午,《生活日报》记者打通前来济南采访“真假哈佛博士事件”的《北京青年报》记者郑直的手机。郑直说,他们正往火车站赶,准备返回北京。在电话里,郑直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在陈琳家门口等了好久才碰上外出回来的陈琳的。陈琳也是不太愿意接受采访,“碰上了磨不开了吧,才和我们到一家麦当劳聊了聊”。

郑直说陈琳对自己博士身份的陈述和《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所陈述的一样,“他说越炒对他越好”,“真金不怕火炼”。

《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称:陈琳身份疑团又起

《中国青年报》6月30日刊文称,据6月29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陈琳一直自称是《利率动力学、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和金融风险管理》一书的作者,但香港《星岛日报》前天进一步核实后发现,该书的作者Lin Chen根本不是目前在山东的陈琳。这个Lin Chen的确在哈佛大学及斯坦福大学毕业,但他是新加坡人。该报从哈佛大学的资料中查证,这个Lin Chen是来自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且Lin Chen生于1965年,现年37岁,并非山东陈琳自称的40岁。

半岛都市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