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记者青岛采访录:平静中的对抗

发表:2002-09-25 17: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瑞士新苏黎世报驻华记者在对德国前殖民地青岛进行采访后,发表了一篇长篇报道。

报道中,记者首先描写了青岛的城市形象和德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印记。然后记者写道,今天的社会不公造成的后果在青岛也不时可见:

“在青岛,德国殖民统治的遗迹处处可见。德国人留下的最著名遗产是啤酒酿造厂。以老牌子“青岛啤酒”销售的啤酒现在已经出口到三十多个国家。然而,今天这个黄海之滨的城市也存在着不满和失望,反对共产党统治的无声抵抗运动正在形成。”

接着,记者报道了青岛一名中年妇女毫无畏惧地公开与地方官员的欺诈行为作斗争的情况。她受了工伤,一条腿残疾,但却得不到任何补偿,她多次到市政府上告,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受到戏弄和侮辱,最后不得不走上街头抗议。新苏黎世报就此事件写道:

中国当局最恨的就是这些人。他们几乎不受当局控制,总是揭露那笑容可掬的宣传背面隐藏的丑恶面目,干扰着当局喋喋不休宣称的祥和。世界上也许没有一个组织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厌恶人民的自发行动。召开任何会议,首先考虑的总是场地布置和会议形式。不想说套话、而想讨论实际问题、甚至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人,肯定会招惹当局的极其反感。

当局说,做人要‘客气’,‘客气’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完全按统治者剧本表演。共产党有意识巧妙地运用古代流传下来的行为举止原则为自己服务,把对不同意见的赤裸裸压制变成了一个礼仪问题,而西方一些人也往往陷入了这个圈套。从政治局到下面的工厂,这样的做法在中国无时不有,无所不在。”

面临生存危机的不仅是这一名妇女,新苏黎世报记者继续写道:

“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这一地区很发达,拥有一大批几乎与国家没有什么关系的现代化企业。奇特的是,这种纸上的繁荣在外面的现实中却很少见。大酒店的大厅里空无一人,酒店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优惠价格吸引客人,客人可以免费饮用房间里小酒吧的饮料,无偿参与娱乐活动。

在荒凉无垠的郊区,成群的失业者站在角落。有半数出租汽车司机说,他们每天工作18个小时,大家都怀念90年代中期的社会。商店中,大批懒散的女售货员无所事事,货架上堆满了国家过度生产的产品:茶叶、塑料袋装的干蘑、方便面等。从盖游泳池到盖工厂,许多外国人都使用廉价的中国劳动力.

峻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