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是“小圈子”腐败的活标本

发表:2002-11-21 07: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人民法院报》11月19日发表孙焕英《艺术“小圈子”散论》,对中国最腐败的官方垄断媒体中央电视台发起新的口诛笔伐。这篇文章说:前两年,在我发表的一篇批评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的短文中,提出了一个艺术“小圈子”命题,并举例说如央视春节晚会几个央视人轮流坐庄,便是一种艺术“小圈子”的表征。

  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出现过不少的艺术流派、艺术社团、艺术沙龙及至地域群体,如美术界的扬州八怪,如音乐界的国乐改进社,如被称为中国“强力集团”的延安鲁艺民歌研究会之类。但它们都不能称为艺术“小圈子”。艺术“小圈子”则是另类,它是艺术界的“铁哥儿们”。如央视的春节晚会类大型文艺模式活动,其中某些人,便是艺术“小圈子”的活标本。

  作者说,这种“小圈子”的属性是:

  第一,虽无其名,却有其实。并无固定的什么组织名称之类,但哥儿们、姐儿们却很抱团儿,大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架势。

  第二,艺术垄断,假性竞争。他们也搞什么春节晚会导演“招标”,但这“招标”归根到底还是他们自己内部人。任凭你张艺谋、陈凯歌,连个投标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你不是央视艺术圈里人。

  第三,任人唯圈,肥缺不放。为什么那些恐怖男高音、抽筋女声、幼儿小品人之类成了央视大型文艺活动的老面孔、铁交椅?原因就在于此。

  文章分析其危害说

  第一是艺术的绊马索。舞台就是那么一块地方,时间就是那么几时几分。圈里人占了,别的有才华的新人还能有份儿吗?央视的某些大型文艺活动,老是那么一个导演圈在那里垄断,那些活动的水平,还不老是那个圈子水平?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本分:电视台只是一个门市部,只是一个宣传媒体。

  第二,艺术“小圈子”也是圈子人的上吊绳。

  艺术的进步在于挑战和竞争。“小圈子”是拒绝和扼杀挑战和竞争的。没有挑战和竞争,没有突破和进步,圈里人艺术生命还能有多长?到头来还不成了圈里人自己吊死自己的绳索?

  第三,最容易成为艺术腐败的滋生地。“小圈子”是功夫在艺外。维系艺术“小圈子”的,往往是一种艺外利益。这种艺外利益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借艺术搞腐败。艺术在进入市场以后,权艺交易的实质就成了权钱交易。近年来,围绕腐败这个母体,膝下儿女成群,什么司法腐败、学术腐败、足球腐败。艺术腐败,可谓“后起之秀”。一家报社曾经揭露过一家音乐学院教师的收银黑幕,甚是吓人!据说,有的艺术院校,一个声乐班级招收近百名收费学生!你全院有多少个声乐教师?一个学生一年能接受几课教师个人指导?学生有几次上课?艺术家没了良心,人们的良心中也就没了艺术家;艺术腐败,也不可能产生高尚的艺术、先进的文化,如此而已。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