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宫小村致富黑幕:全村靠租瘫儿行乞牟利

发表:2004-01-13 17: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广州北京路、中山四路、中山五路附近的近30多个残疾小童乞,竟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并集中在该县宫集镇宫小村、坟台镇王大村等地。难道这几个地方竟然“盛产”残疾儿?真的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家里发了大水?

  宫小村又叫“瘫子村”,村民租一个瘫儿每年3千元,买一个6千,带一瘫儿行乞一年能赚万余元

  记者千里大追踪,来到了小璇璇等几个残疾儿的家乡--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集镇宫小村,记者采访发现,宫小村并不穷,而是镇上出了名的富裕村,“五万不算数,十万刚起步,宫小想露脸,廿万称小富”这是形容宫小村的一句顺口溜。更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村民的富裕,竟是靠压榨小残乞得来的。

  耳 闻:宫小村靠租残童行乞致富

  带路的司机:“五万不算数,十万刚起步,宫小想露脸,廿万称小富是形容宫小村”

  元月11日,本报记者从合肥机场再度驱车数百公里,越过了无数的旷野阡陌,进入了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在汽车站刚一开口说要到宫小村,一位司机立刻冲了过来说:“宫小?就是那个瘫子村啊,道俺熟,没有公共汽车到那里,你包我的车,来回5个小时,春运不收多,给300块就行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记者坐上这位同样姓宫的先生的车。

  就为何宫小村又叫“瘫子村”,坐上车后这位宫先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宫小村的瘫子多(当地人统称残疾人为瘫子),每年都有几个季节成群地往外走,或成群地回来。”“村子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瘫子,是近亲结婚吗?”记者随后又问。宫先生说:“这些瘫子都不是他们村里的,基本上是买来的或租来的,虽然他们带瘫子出去的时候,都说那是他们的孩子。但大家都知道肯定不是他们的孩子,带瘫子出去大城市讨钱,在这一带很流行,而且越残越瘫,挣的钱就越多,所以,宫小村人带瘫子的事,不用说宫集镇,就连在太和县也是有名的。”

  瘫子如何买如何租,宫先生表示他不清楚,因为这纯属于“商业秘密”,外面一般不会知道。但他知道的是,带瘫子出去讨钱是可以发家致富的,因为就在这七八年,宫小村就蹭蹭地富起来,成了这一带出名的富裕村“五万不算数,十万刚起步,宫小想露脸,廿万称小富”这是形容宫小村的一句顺口溜,如果不信,到了村子你就可以知道了。

  目 睹:村民买彩电盖二三层洋楼

  村里通有线电视,很多宅院都有三轮车,很多人穿着前卫家里挂着“小康达标人家”的牌子

  看惯了皖西北的破破烂烂,初见宫小村的确眼睛一亮,到处都是青瓦红房,更有二三层的小洋楼掩映在绿荫之间,很多家的门楼修得异常气派,与广东的农村富裕家庭不相上下。

  记者看到飞檐流丹,琉璃立面,门口蹲石狮子的建筑大约近10幢,其他体面的小楼更多,很多宅院都有三轮车(在当地号称“三叉机”,专门跑运输)或四轮拖拉机,眼见快过小年了,家家门前、院内都挂着腌制的咸鱼、咸肉和自灌的香肠。记者还看到很多家庭的门脸上还挂着镇里颁发的“小康达标人家”的牌子。记者赶到时,正是傍晚6点钟,绿油油的庄稼地里几乎没什么人了,但来来往往的三轮车却不停地穿梭其中,坐在没有挡风设施的“三叉机”上,在零下三四摄氏度的气温中,村民们大声地说笑着。记者看到坐车进村的人很多穿得很前卫,西装革履外加毛大衣,女孩子更是一身加长的名牌羽绒服,外加高跟尖头大皮靴,似乎与那些有些老土的“三叉机”不太般配,但据了解,这已是当地“上流社会”的“配置”了。

  一辆“三叉机”进来,几个人正将新买来的29寸长虹大彩电搬进家门,记者冲上去问了一句:你们这里这么偏,能收看清楚吗?其中一人斜着眼睛看了记者一下,不屑地说:俺村都通上有线电视了。

  黑 幕:租瘫儿行乞成村里致富路

  行乞一年能挣上数万元,瘫儿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瘫儿父母多因为减轻负担将儿出租。

  在宫小村里,一位王老伯告诉了记者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他说,宫小村是出名的瘫子村,只要是富的家庭都是带瘫子带出来的,这些残疾孩子是他们的“摇钱树”,情况好的话,一年就能给他挣上数万元。最早的时候,他们就在村里附近找,后来就发展成在全省范围找,最后扩大到全国的范围,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陕西……越穷的地方越能找到,为了能尽快找到有时还要付出一个50元的介绍费。至于为什么家长会把孩子给他们呢?王老伯说,在农村,家里有个残疾孩子,负担可重了,巴不得快点将孩子出手,在家是个大累赘;对于有些家庭不舍得的,带瘫的就对瘫子的父母说,他们是招工的,做手工活,孩子管吃管住,每个月还能给家寄些工资。现在年轻一代“带瘫”的,常常穿得笔挺,拿着公文包和假介绍信,去西部那些县里的残联“联系工作”或者“献爱心”,一分钱不付就能把残疾儿童的名单搞到手……

  警 方:瘫主因互挖瘫儿常大打出手

  带瘫儿行乞现象太多现在管不了,一些瘫儿很聪明要看过瘫主每月给父母的汇款单后才出工

  宫集镇某派出所的干警对于这些带瘫子的人也颇为头痛,在宫小村等地,瘫子是最受欢迎的抢手货,哪家的瘫子能挣钱,有眼红的还会去挖人,找到瘫子的家人,拿出比前位瘫主高一倍的价钱,让瘫子“转会”,碰上好说话的,也就算了,如果两个瘫主都是火枪子,那可就有架打了。他们经常还会处理些瘫主之间的纠纷,去年有一起曾将两人打进了医院,一重一轻。

  警察出动也只能是处理几个人,但带瘫子的事,暂时还是没法管,太多了,也管不了。

  现在的瘫子也很聪明,虽然大都不识字,大点的基本都认识自己父母名字,他要瘫主每个月先寄钱给他父母,然后给他看过汇款单,才给干活。同时,他还会“兼职”,同时为两个“香主”打工,到时候通知他父母分头要“工资”,这样也会引起一些纠纷,导致两边打架……

  记者想深入到村内看看还有没有瘫子,一位老伯告诉记者,现在正是黄金季节,“都带瘫外出了,你们来得真不是时候,再晚来几天,快过年的几天,就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瘫子像猴一样圈养着,即使出门也不让外人近身。”

  揭 密:“带瘫子”两方式--租和买

  一种是“租”,多数双方会签“租子协议”,先交押金,价格不等,手残的,价格低些,每年2000元。脚残的,多些,一年三四千元,一般越残价格越高,长得越畸形,就越受欢迎,因为这样同情的人就越多,越有人肯给钱。

  另一种就是直接买下来,一般会贵些,一次给个六七千就能将人带走,慢慢养着慢慢赚。但后一种形式现在不太多,因为孩子长大后,就不太好伺候了:第一,他会罢工,不干了;“带瘫”的人要再打他,他就报警,说你根本不是他爹妈,抓你个虐待残疾儿童,拐卖残疾儿童!所以,一般租到一定时候,他们就不租了,如瘫子还有本事,那就是他们自己单干的事了。

  村 民:瘫主不干农活 专养瘫子挣钱

  不料理田地,都雇人干活,夫妻各带一个瘫子,年收入可达3万

  据一名不带瘫子在家种地的宫先生介绍,带瘫子的瘫主虽长年在外,但他们并不荒抛田地,一般“寒露”后(10月1日前)就停止行乞回村了,雇人把玉米、大豆收了,种下小麦后就又“带瘫子”出去了。他们不料理田地,都雇人干活,每亩代耕费25元;每亩收割费35元,他们财大气粗,所有田地都叫人代耕代收,反倒从来不误农时。不过,村里也不是都“带瘫子”的,不带瘫的人很少,留下来的就是替他们打理田地的,肯定没有带瘫子的富。一般来说,夫妻各带一个瘫子,年收可达3万,比种田强多了,这里田少,累死了一年,下来最多也就是四千来块,这还不算上年景不好遇上大水的。所以,宫小村很多人都不再去种田,专门带瘫子。但这笔付出也不容易:出本钱先预付给瘫子父母“工资”,再养活瘫子,一个是少的了,有时还要带四五个,都得养活,有个病有个灾,还要给他们看,遇上运气不好,瘫子死了,还要给家里人赔钱,但多数会赚钱,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发家了。


大洋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