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海域成中国第二大严重污染区

发表:2004-06-05 19: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南方日报报道,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项目阶段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滨海环境问题不容乐观。按照目前珠江口海水淤积的程度,有专家预测,照此下去60年后珠江河道将无法通航,如不及早治理,其后果不堪设想。

  据悉,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围海造地建设港口码头、人工开发海水养殖场、大量向海底采沙等经济活动,已对南中国这一黄金海岸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近岸海底工程构筑越来越多,开发建设的同时,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调查资料表明,珠江河口主于围垦造田而日益变窄,围垦总面积达6666.7公顷,大部分是近几年抢滩造地而成,其结果使水位抬高,水泄不畅;加之中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淤塞严重,改变了原来的自然排泄系统,对航道、岸滩、滩涂、红树林生态环境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自90年代中期以来,珠江口海城每天有100多艘采沙船、1000多艘运沙船,每天采沙量超过10万吨,非法采沙现象日趋严重。大肆无序、无度开采,使部分海域的海床越挖越深,改变了水动力状况。由于滥采海沙排出大量污泥浊水,搅动沙层中的有毒物质,严重污染水质,甚至造成海岸侵蚀,出现海堤崩塌。

   珠江口沿岸经济发展迅速,工矿企业较多,上游及沿岸的工业区和居民生活污水均排往珠江,而且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对海域水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珠江口海域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严重污染区。据有关资料显示,排入珠江口的各种污水量每年超过20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70%,约有3/4以上的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近年来围海造田促使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的饵料投放量极大,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大大增加。

  另外,海平面上升是威胁三角洲河口区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软地基广布,据预测,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达到50-60厘米,届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将有3/1低于涨平面之下,这将对航道、码头、堤坝等沿海建筑带来诸多问题。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