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未婚女孩,叫您一声“妈妈”泪涟涟

发表:2004-09-20 17: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1岁时,一场车祸将美丽的小公主变成了丑小鸭,恩师不仅从物质上帮助她,更从精神上鼓励她。13年后,女孩从法国留学归来,寻找记忆深处的恩师时,却得知恩师一家因遭遇车祸,夫妻俩共赴天国,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不满5岁的儿子冉起成了孤儿。

她将冉起接到了上海,为他治病,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4年来,她倾其所有,为小冉起共花费了近30万元……然而,当男友要求她一同出资买房结婚时,作为金领的她却拿不出钱来。她的爱心,能挽留爱情吗?

小公主变“丑小鸭”的日子里有师爱相随

1977年,杨慧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父亲杨成城是江西省宜春市金融系统的领导,母亲吴枚是当地一名机关干部。

杨慧8岁的时候迷上了摄影,母亲吴枚通过同事介绍,找到了在某机关工作的陈勇做女儿的摄影老师。陈勇当时年仅22岁,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青年摄影家了。他很乐意地收下了这个天使一般的小徒弟,并亲昵地称她为小公主。

1988年暑假,杨慧高高兴兴地跟随舅舅去昆明旅游时遭遇不幸,一辆小轿车在杨慧身后将她撞飞十几米远……

一个月后,杨慧才醒过来,她的眼睛却看不见任何东西,医生说由于剧烈震荡,已经损坏了视神经系统,在当前的医疗技术下,没有办法恢复。杨成城夫妻俩不敢把这一结论告诉女儿。

“慧慧,陈勇老师来看你来了。”一天,杨慧迷迷糊糊躺在床上时,母亲兴奋地告诉她。惊喜的杨慧立即坐了起来,紧紧拉着陈勇伸过来的手:“陈老师,真的是你吗?可是我看不到你……”

“我一直想着来看你,你的眼睛会好起来的。我给你带来了一个更好的相机,等你眼睛好了,我们再去郊外摄影。”杨慧轻轻地抚摸着相机激动不已。

半年多时间里,杨成城夫妇四处打听治疗女儿眼睛的好途径。终于,一个在日本工作的朋友回国探亲,说日本东京可以做视神经手术,但仅手术费用就需要近10万元。为了治好女儿的眼睛,杨成城夫妻俩几乎倾家荡产。陈勇知道这件事后,主动送来了3000元钱,这几乎是他全部的积蓄。杨成城夫妇十分感动。

1989年9月,杨慧远赴东京治疗。在东京泰和医院,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杨慧的双眼奇迹似的复明了。睁开眼的一刹那,看到洁白的床单和护士小姐的笑脸,杨慧欣喜若狂。可是,当杨慧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时,原来美丽的模样变得难看了,她一下子又失去了欢笑。由于脑震荡损坏了部分脑组织,她的面部生长不平衡,昔日的小公主一下子变成了“丑小鸭”。术后反应一切正常,双眼裸视0.8。不久,杨慧回到了家里。第二天,陈勇就来看她了,给她买来了鲜花和巧克力。这让小杨慧受伤的心倍感亲切。

1990年9月,杨慧的姑姑接她到上海读书。陈勇经常写信给她,鼓励她安心学习。每年寒暑假杨慧回到江西老家,陈勇都会约她一起去郊外摄影。1994年,杨慧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这一年,陈勇结婚了。

海归的天空因为恩师遗孤的不幸而凝重

1998年7月,杨慧大学毕业,怀着出国梦想的她来到法国留学。从小爱画画、对美学有偏爱的她选择了家居设计专业。两年后,临近毕业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慧在巴黎认识了北京一家大型家装公司的总裁何先生。何先生对她的设计理念很赞赏,诚心邀请她回国加盟。杨慧决定回国发展。

在国外,杨慧与陈勇之间的联系很少,只通过两次电话。回国前,她没有给他打电话,想给他一个惊喜。回家的第二天,杨慧便去看望思念中的恩师陈勇。她来到那层熟悉的楼房,敲门很久却无人回应,对面邻居说:“这家人早就不在了,半年前夫妻俩遇车祸死了,小孩被送到了孤儿院。”杨慧立在那里,整个人都呆了。

杨慧忍着悲痛回到家,翻出以前与陈勇一起拍下的照片,想起他给她童年带来的欢乐以及后来对她学习上的鼓励,她痛恨上天不公平。车祸给了她太多的不幸,现在还是车祸夺走了恩师夫妻俩的生命。

当天下午,她赶到了宜春市孤儿院,寻找恩人的儿子。孤儿院的阿姨却告诉杨慧,小冉起(进孤儿院后改的名)一星期之前不慎摔了一跤,出血不止,到医院治疗时检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现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杨慧一听更着急了,赶到宜春市第一人民医院找到小冉起。小冉起快5岁了,因患病脸色苍白。他见到杨慧第一眼就说:“阿姨,我见过你,我爸爸的影集里有好多你的相片。”这让杨慧有些不敢相信,双眼情不自禁地模糊了,一种无法言喻的爱意在心中升起,仿佛她与小冉起的缘分与生俱来。她找到主治医师询问小冉起的病情,得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导致的一种全血减少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生命的疾病,尤其是急性再障,病死率较高,小冉起的血色素不到4克,属于较严重的一类症状。医生说,由于当地治疗条件有限,最好是能到上海大医院接受治疗,但冉起是孤儿院送来的,不具备去上海治疗的经济条件。同时患者更需要亲情的关爱,充实而愉快的生活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和好转。杨慧连续几天都来医院陪伴小冉起,给他买来各种水果,给他讲童话故事。“阿姨,我不想在孤儿院里住,我想跟你在一起。”看着小冉起充满童真和向往的眼神,一个坚定的念头在杨慧的脑中闪现:到孤儿院领养冉起,然后再带他去上海治疗。

杨慧回到家里,向父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父母说啥也不答应。父母说,资助小冉起一部分治疗费用可以,但不能领养。“你现在领养一个孤儿,而且患有重病,随时有生命危险,今后还怎么谈男朋友?”“你以后还要结婚,这样的事必须夫妻俩同意才行,你现在犯糊涂以后一定会后悔的。”父母亲轮番劝说杨慧。

“以后的事我无法预见,但我会认真面对。小冉起需要的不只是治疗费用,他更需要亲情的关爱,不管他能不能好起来,也不管他能活多久,我要让他的生命从此充满快乐。”见父母亲不松口,杨慧也不作让步。

第二天,杨慧就独自来到了孤儿院,但由于杨慧未婚,不具备领养资格,任凭她怎样解释,孤儿院也不同意将小冉起交给她带走。杨慧知道父母亲在这件事上不会帮助她,她便给上海的姑姑打去了电话。电话里,杨慧详细讲述了陈勇对她的恩情以及小冉起的可爱,最后她说出了自己想领养小冉起的想法。

“你要想清楚,领养一个孩子会涉及到很多问题的,特别是他还是个患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很难治愈的。”姑姑一开始也劝说她。

“我不能把冉起丢在孤儿院不管,当地医院的治疗条件也很有限,姑姑,你一定要支持我……”

杨慧的真情感动了姑姑。姑姑从上海赶来办理了领养冉起的手续。随后,杨慧又带着姑姑来到医院,办好了出院手续后,她一把抱过小冉起:“走,跟阿姨回家。”

上海瑞金医院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较好,杨慧向姑姑借了两万元钱,安排冉起住进了瑞金医院。同时她向北京那家装饰公司老总请假,推迟一段时间上班,留下来陪伴小冉起治疗。

护士给他打针,如果是以前,小冉起会显得很紧张,现在看到杨慧紧张的表情,他反而扮鬼脸逗乐杨慧。小冉起每次吃东西时不能多吃,吃多了头晕得更厉害,杨慧细心地调配好他的饮食,买来一本营养食谱书,针对小冉起的病症,挑选能补血活血的菜肴和水果给他食用。杨慧与小冉起的关系被同病房的人知道后,很快传遍了整个医院,不少热心的病友及家属纷纷过来看望小冉起。医院领导了解杨慧的情况后,建议杨慧去北京上班,医院会派最好的护士照看冉起。

两万元医药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花完了,小冉起治病的费用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杨慧采纳了医院的意见,根据需要将治疗费用打到医院的账户上,医院承诺,将在费用的收取上给予优惠。

“要听医生叔叔和护士阿姨的话,我要去北京上班,等你病好了我来接你出院。”杨慧抱着小冉起,依依不舍地说。小冉起紧紧拉着杨慧的手。“阿姨,反正我没什么事,我就整天想着你。”杨慧心里酸酸的,如果说以前她对小冉起是感恩,现在则是由衷的喜爱。

情到深处,叫一声“妈妈”泪涟涟

到了北京上班,公司发给了杨慧3万元的安家费,她留下5000元钱开支外,将其余的2.5万元都打到了上海瑞金医院的账户上。一个多月后,小冉起的病情终于稳定了,医生建议可以出院。杨慧从北京赶到上海,将小冉起从医院里接了出来。在姑姑的操心下,小冉起被安排在一所可以全托的学校读学前班。

杨慧的工资每月7000元,但想到小冉起的病情难以痊愈,随时都有可能复发,杨慧不敢乱花钱。虽然不能与小冉起在一块生活,但杨慧经常打电话给姑姑,询问冉起的生活状况。这一年春节,小冉起的病情复发了,再一次住进了医院。杨慧打电话给父母说,她到上海与姑姑一起过春节。尽管她的心里很想念父母,但她感到小冉起这时候更需要她。

第一次在病房里过春节,外面的喧闹和病房里的冷清让人伤感。然而,看到小冉起失血而无力的神情,杨慧又格外心疼,她上街买来红灯笼和各色汽球,把整个病房装点得格外温馨。医院领导来给他们拜年,送来了鲜花和精美的食品以及美好的祝福,小冉起一下子开心起来,杨慧也暂时忘记了忧虑。这是一个别样的新年,她与小冉起有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杨慧不想离开小冉起,便想留在上海找一份工作,但上海的家居设计理念跟她所学到的以及北京的理念相差太大,她感到自己的事业在北京。姑姑建议说,经常与小冉起在一块未必是好事,可能会给他的心理造成依赖和因为感恩而带来压力。于是杨慧回到了北京上班,但她心里十分牵挂小冉起。

一年之后,杨慧还清了小冉起治病和读书向姑姑借的钱,原以为命运会给她和小冉起一个新的开始,但就在2002年4月,小冉起因为重感冒再一次引起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发作,这一次比前两次更加严重。

杨慧匆匆赶到上海,医生告诉她,冉起的病反复发作,很难治愈,且治疗费用很高,她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如向媒体求助,获得一些好心人的资助。杨慧与在上海工作的一位同学聊天时,把自己的事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同学听,谁知同学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哪有这么好的女孩子,该不会是她的私生子吧?”

同学的一句话说得杨慧心里凉凉的,她放弃了求助媒体的念头。安置好小冉起后,含着泪回北京,她不能再耽搁上班,必须有足够的钱继续冉起的治疗。

杨慧决定再找一份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在一家出版社找了一份文字翻译工作,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她推掉一切应酬,回到住处将一本本厚厚的法文书籍译成中文。杨慧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但出版社的翻译工作是不固定的,一个多月后,便没活干了,杨慧又同时找了两份家教工作。

这一次小冉起在医院住了整整半年,杨慧也为他一共花费了医药费8万余元。小冉起回到学校时,医生交代杨慧说,不能让他劳累,也不能让他感到忧郁,否则容易反复发作。“阿姨,我不再跟小朋友们做游戏了,摔倒了就会发病的。”小冉起仿佛是个懂事的大男孩,但杨慧分明看到泪水在他的眼里打转。

2002年9月30日,杨慧接到上海的电话,电话那端传来小冉起稚嫩的声音:“阿姨,我们明天表演节目,老师通知爸爸妈妈都来参加,我可怎么办呀。”杨慧听了一愣,是呀,该怎么办呢?别的孩子爸爸妈妈去了,小冉起表演节目时却看不到亲人,他该有多难受啊。

第二天,当杨慧突然出现在上海的校园时,小冉起惊喜地叫着从小朋友中间跑出来:“妈妈,妈妈!”杨慧的眼泪刹那间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抱着小冉起,浓浓的爱意漫过心头,她没想到小冉起会把她当做妈妈。她决心与小冉起永远不分开。

有一种爱是爱情最好的凝固剂

由于杨慧的心思全都放在小冉起的生活和治疗上,兼职工作又占去了她的休息时间,尽管周围的男孩子不时向她发出约会邀请,她都因没空而拒绝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寂寞。

2003年5月,杨慧出差到武汉,清晨时分在武汉街头行走时,突然一名男生从拐弯处骑着自行车冲出来,杨慧避让不及,被撞倒在地。好在没有大碍,这名男生将她送到附近的宾馆。杨慧得知他叫李锋,华中科大毕业班学生,赶着去参加人才交流会,她便催他快点去应聘,别耽搁了。

两个月之后,杨慧都快要忘了这件事的时候,接到李锋的电话,他说他应聘到了北京中关村一家电脑公司上班,想约杨慧出来喝茶。杨慧颇感惊讶的同时答应了李锋的邀请。

随着了解的加深,杨慧与李锋开始品味着初恋的滋味,但杨慧心里有了隐隐约约的担忧。李锋如果知道了小冉起的事,会不会退出这场刚刚开始的恋情?就在这时,杨慧又一次接到姑姑的电话,小冉起住进了医院,她顾不上想许多,安排好工作后就赶到上海。主治医生建议说:“你已经为这孩子花了不少费用了,他的病反复发作难以痊愈,我估计他的生命在进入倒计时,能不能实行保守性治疗?”

“不,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不会放弃,你尽可能用最先进的治疗方案和最好的药品!”杨慧连想都没有想就说。

小冉起在医院每天接近500元的医疗费,使钱对她来说眼前是最重要的。她减少了与李锋的约会时间和次数拼命工作,这样李锋很是不解,担心杨慧是不是会远离他。“你没必要做那么多工作吧?钱难道对你是最重要的吗?”杨慧此时找不到最好的解释,好多次她想把事实真相告诉他,却又犹豫不决,她爱李锋,害怕李锋把小冉起看成是负担离她而去。而且,当年同学的话也再一次提醒杨慧:李锋会不会认为小冉起是她的私生子呢?

杨慧没空陪李锋,李锋就在她译书的时候,捧着本书陪着。一天夜里杨慧起身倒水时,突然晕倒在地,吓得李锋赶忙叫来了救护车。“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工资也够高的了,难道还不够吗?”李锋心疼地说。

见自己劝不动杨慧,李锋便打电话告诉了她的父母。杨成城夫妇俩一听更是着急,原以为女儿在北京工作好好的,想不到她竟然瞒着父母还是收养了这个小孩。但事已至此,埋怨也没有用了,他们也只好接受这一现实。杨成城夫妇特意赶来上海看望了他们的“外孙”,老两口也感动不已。临走时,他们留下一封信和一张银行卡。信上写道:这张卡里存有5万元钱,钱不够我们一起想办法。真是苦了你了,孩子……

读着读着,杨慧的眼泪就下来了,她一直以为父母亲不会理解她,所以几年来从没有向他们说过小冉起的事,从父亲的信中她仿佛找到了一份信心和安慰。

2004年5月18日是杨慧的生日,李锋约她在一家酒吧共度美好时光。当服务生推来亮着烛光的生日蛋糕,李锋捧着鲜花出现在她面前时,杨慧高兴得像小女孩一样叫起来。当她对着烛光默默地许下心愿之后,李锋在她的耳边轻声说:“小公主,嫁给我吧。”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讨论如何筹备婚事,李锋提出将两人的钱加在一起购买一套大户型的房子。这可难住了杨慧。见她吞吞吐吐,李锋沉不住气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房产证写你的名字。”他这么一说,可真把杨慧急得直掉眼泪。

近四年来,杨慧为了小冉起的治疗,差不多花去了30万元,这也是她的全部收入。杨慧向姑姑诉说了目前的处境,自己拼命工作挣钱,如今却拿不出钱来买房,不解释清楚恐怕李锋的误会更深。姑姑安慰她说,与其因误会给两人带来伤害,还不如把事实说出来,让李锋自己作出选择。

一夜无眠,杨慧终于向李锋说出了领养小冉起的事实。“隐瞒到现在是因为我不想失去你,但你现在可以选择离开,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没想到过放弃小冉起。”那一刻,李锋呆住了。这一种故事只在小说里见到过,眼前这个让他心仪的女孩真是故事的主角吗?真是,那又该怎么办呢?他得好好考虑考虑。

三天后,李锋找到杨慧说:“你应该早点告诉我这件事,两个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强吧!我们一起来承担这份责任……”那一刻,杨慧觉得,她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她紧紧抱住李锋,浑身颤抖不已。

6月1日,李锋与杨慧来到了小冉起读书的学校,看着小冉起开心的笑,李锋说:“今天是你的节日,我与慧阿姨要满足你一个心愿。”“挑最大的心愿说,可别便宜了你李叔叔。”杨慧在一旁鼓励小冉起。

“放暑假后我想去北京天安门,还有长城。”

2004年7月2日,北京的天空是晴朗的。当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的时候,杨慧、李锋和小冉起登上了长城。小冉起无比兴奋,他一手牵着杨慧,一手牵着李锋,一步一步坚定而缓慢地向上攀登。太阳升起来了,游人越来越多,雄伟的长城,见证着这三个平凡而不平常的游客的幸福与快乐。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