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在公安局门口卖毒 艾滋毒贩叫嚣“谁抓我就咬谁”

发表:2004-10-19 10:2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胖娃!”听到这个名字,重庆市南岸区禁毒支队的文支队长眉头一皱,然后是一脸的无奈,“我们抓过他5次,放过5次,因为这人有艾滋病。”

  据重庆时报报道,“胖娃”是个小毒贩,主要出售被圈内人称为“包子”的小包海洛因,每包重0.1克~1克不等。他随身携带着“艾滋病确诊诊断书”,对警察叫嚣“谁抓我,我就咬谁”。

  禁毒民警说,人抓来后没地方关押,很快还得放。因此,有人私下里无可奈何地说,这样下去,“艾滋病”快成了吸、贩毒人员的“护身符”和“特别通行证”,而这肯定是不行的。

  自称敢在公安局门口卖毒

  “记者同志,我向你们反映个情况。”9月25日中午,一个瘦骨嶙峋的年轻人找到记者,称南坪福利社附近有人公开卖毒。为了核实情况是否属实,经报社领导同意,记者决定对卖毒窝点进行暗访。

  线人自称叫“杨某”,是个毒品受害者,戒毒后,时时忍受着身边毒品诱惑的煎熬。“眼前有毒品,心里痒得要死。”杨某说,他举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毒品。

  经过准备,当天下午2时12分,记者从报社出发,前往南坪福利社附近蹲守。在前去的车上,线人介绍了毒贩“胖娃”的一些基本情况。“胖娃”,姓名不详,曾被警方抓捕过几次,但不知什么原因很快又被放出来了。“胖娃”很嚣张,曾称“敢在公安局门口卖毒”,线人猜测“胖娃”“肯定有背景”。因此,线人不愿和警方见面,并一再叮嘱记者要保护他的安全。

  下午2时19分,记者将车停在了南坪东路社区居委会的旁边,线人说,“胖娃”就住在二楼居委会的楼上。在居委会招牌的旁边,还挂着“东路社区治安巡逻队”的招牌。

  每天交易20余次

  根据预定方案,摄影记者将相机伪装后,先下车在窝点周围转了几圈,寻找到一合适的拍摄地点。

  “看,那个女的是来买‘包子’的。”顺着线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白衣青年女子,正在楼下打电话,神情慌张,不时东张西望。该女子挂断电话后,迅速钻进小巷内,3分钟过后,该女子匆匆走出,手握成拳头紧紧地贴在胸前。

  “这里每天交易20多次,”线人说,“‘胖娃’的警惕性还是很高,接到陌生人买‘包子’的电话,他什么也不说就会挂掉。每次交易只允许一个人前去,每次只卖一两小包,多了他也不肯卖。”

  交易时间只有3分钟

  按照以往毒品交易的程序,线人先在楼下给“胖娃”打电话,得到认可后,来到楼底的铁门前,“胖娃”隔着铁门,收了钱后将一个小纸包扔出,就匆忙离开了。整个过程,“胖娃”没有说一句话,线人试图骗他开口,也无济于事。从打电话到走出楼梯,整个交易过程只有3分钟。此时,本报摄影记者在一个隐蔽的角落拍摄交易过程。

  “谁抓我,我就咬谁”

  线人返回后,记者立即和南岸禁毒支队取得联系。文支队长立即带人赶来,勘查地形后,为了不打草惊蛇,文支队长决定暂时不动,待交易时抓获。经过侦查,确定“胖娃”姓陈,曾被抓过5次,系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我们今年已经抓过他5次了,”文支队长一脸无奈的苦笑,“我们9点多钟把他送进拘留所,11点钟他就被放出来了,因为他是个艾滋病患者,法律规定传染病人不能关在人群集中的地方。”

  民警们最近一次抓他是在今年8月份,他还对抓捕他的民警叫嚣:“谁敢来抓我,我就咬谁。”据悉,“胖娃”衣袋里长期揣着一张“艾滋病确诊诊断书”,宛如一张可以让他为所欲为的“特别通行证”。据说因使用频率太高,都快用烂了。

  文支队长很是无奈地说:“我们今年抓到过5个患艾滋病的吸毒者,其中有3个是坐台小姐,可没有地方关押,最后还是只得放她们出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