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是想像的中国符号受到中外买家青睐

发表:2004-11-22 07:5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做客和在那里长期居住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准备购买四合院的人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当艺术家邢丹文描述自己在四合院生活的切身感受时记者分明觉察出她的矛盾心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邢丹文都是一个四合院的积极保护者,但是两年的居住经历却也让她认定传统制式的四合院并不算是一个方便的生活环境。

  即便如此,邢丹文还被周围的大杂院邻居认为是“不一般的中国人”,这些邻居之所以称她为不一般的中国人,不仅因为她所居住的院子租金高昂,而且经过翻新重修具备了现代化的设施。

  如今的四合院就是这样一幅场景,外国人和中国人、不一般的中国人和城市贫民簇拥在一起。而且这样的场景只会越来越多,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55个年头,北京市政府最终下定决心向私人和外籍人士出售四合院时,海内外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四合院热潮。当心态各异的人们蜂拥而至时,考验他们的问题是能否真正接受传统的生活方式,更为艰难的是谁也不知道仅凭一个证明产权的小本本能否保证已经属于自己的领地能够最终逃脱拆迁的厄运。

  传统制式

  邢丹文最近一次居住的四合院紧邻北京平安大街,规模有400平米左右,在北京是一个并不多见的比较完整的院落,租金高达每月5000美金。当然,邢不承认自己因此是个“不一般的中国人”,因为这个院子的租户实际上是一家法国的报社,她仅仅是曾经居住其中的一员而已。

  大概是由于本身从事摄影艺术的缘故,邢丹文的描述总是充满了画面感,在她的印象里深刻的是院子后面的水果摊和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的小胡同。邢丹文称这样的生活为“亲切”,因为一切活动都是在富有“地气”的地面,而且总是能接触到、看到别人的生活。但是说到院子里面的时候却不仅是亲切了。

  这个四合院虽经房主翻新,但仍然是严格按照传统制式重修,富有责任心的房主为了保护这个院子甚至要求租户在墙上钉钉子也务必要事先申请。在这里,厨房、卫生间与各房间严格分开,所有房间中只有正房拥有一个单独的卫生间。也就是说正房之外的人要做饭或者去卫生间都要在院子里穿梭。在温暖阳光灿烂的日子还好,如果是冬季或者阴雨天就要受罪了。按照邢丹文的划分,5至7月、9至10月的日子是美好的,阳光好空气也好。而冬季是最糟糕的,木质大窗户很容易就透进灰尘,要知道灰尘对敏感的摄影器材来说是要命的。

  当这些代价还可以用“亲切”来自我安慰的时候,更糟糕的问题出现了。老院子的上下水都很成问题,下雨的时候院子里到处都是水,就像住在河里。几乎是每隔半个月就要请人来通马桶,每次费用都要上百。“院子里你尽可以安装各种现代设施,可是院子和外面排水系统、水电设施的连接你能怎么办呢?”

  尽管邢丹文反复强调自己坚决支持保护四合院,当听说很多人想买四合院时她还是很严肃地看着记者点头,“住进去之后一定会有影响的。”

  买四合院像买古董

  对邢丹文的体会潘石屹深有同感。潘石屹对四合院已经算是半个内行了。他和张欣至少看过100个以上的院子,但总是有各种问题最终没有购买。现在他已经表示对此不再有购买欲望了。事实上,潘石屹自己对四合院倒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是夫人张欣喜欢。也是由于张欣喜欢,每次出国旅行,潘石屹都要住在建筑设计界内有名的“Design Hotel”里,房间都是怪异无比,寻觅门和厕所都是很费劲的事情。潘石屹说:“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有的人就喜欢住在文物堆里,尽管它不实用,也不舒服。文物在于它的历史价值,要买就要承受它的不舒适。”

  但是未必每个人都有潘石屹想的这么清楚。专长于四合院交易的万德成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井蕴娇表示,来看房的很多是外籍人士和香港、台湾人。尽管之前就有很多外国人对北京四合院感兴趣,但真正的交易大多在今年四月政府明确可以私人购买四合院政策之后。

  显然,兴冲冲而来的人们并没有真切的了解和心理准备。万德成一位经理承认,由于维修不善,大多数的院子都变成了大杂院,破败不堪,简直就是烂柴禾堆。很多人看了院子之后都大失所望。一位德国人第一脚迈进了大杂院,未来可能属于他的四合院之后,不禁放声大笑,“这就是传说中的四合院?”

  相当多的外国人是看了美丽的四合院的照片来的。台湾人更喜欢四合院的皇城气派,讲究风水,希望院子离紫禁城越近越好。上海人则多数购买小面积院落用于投资,希望日后卖出或者租出个好价钱。

(经济观察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