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破坏自然 人类付出惨重代价

发表:2005-01-04 01: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自由时报陈泓达报导)印度洋大地震引发威力惊人的海啸,迄今已造成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十余万人丧生。专家指出,海底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乃自然现象,之所以酿成如此重大灾情,除了地震和海啸威力强大外,也必须归咎于预警系统阙如、气象当局与民众缺乏警觉,以及自然生态遭到人为破坏所致。

科学家指出,Tsunami(海啸)源自日语,意指“津波”或港口巨浪(harbor wave),海啸与月球等行星体运动所造成的潮波(tidal waves)不同,海啸可穿越数千公里远的洋面,高度很少超过三英尺,因此难以目测。

海啸在深海中的时速可达五百英里,在二十四小时内即可穿越太平洋。海啸抵达近岸浅水区时速度会降低,但在此同时,高度也会骤增至二十至三十英尺。海啸未必会引发巨浪洪波,来袭前往往出现近岸海平面瞬间下降现象,类似突然大幅退潮,待岸边弄潮客发现巨大水墙迎面而来时,通常为时已晚。

另一方面,国际自然保育联盟专家指出,海底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乃自然现象,之所以酿成如此重大灾情,必须归咎于自然生态遭到人为破坏。以本次受创最钜的印尼和泰国为例,为招揽观光客,两国在其沿海地带密集兴建旅馆或饭店,破坏原有生态,养虾业者也为营生而大量砍伐具有保护作用的红树林,人们最终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此次印度洋海啸之所以威力如此强大,系因地震造成长度约一千两百公里的海床断裂,亦即大量海水发生移置运动。海床断裂在深海地区造成一公尺高的波浪,据信以每小时六百公里、相当于喷射机的高速向前行进。在进抵浅水区乃至陆地时,速度减缓但浪高冲至四公尺,宛如巨兽扑面而来。

二○○三年,澳洲科学家便建议建立印度洋海啸警报系统,甚至在发生此次巨难的三周前,美国科学家还警告,印尼苏门答腊外海可能在数年内发生大地震。尽管识者言之谆谆,不幸听者藐藐。此外,各太平洋预警系统起初也严重低估地震威力,复因适逢假日,联系相关当局的资讯不足,以至于错失宝贵先机预作防范。

海啸发生时该如何反应?

置身屋内者在接获海啸警报后,首先必须知会家人亲友尽速撤离。正在海滩或近海地区活动者,则必须在有感地震后即刻向高地转进,远离通往海洋的河川溪流。

置身高楼者应留在屋内较安全,若所在地为平房住屋或小型建物,则应尽速撤离。

总之,远离所有低洼地区方为上策。正在船上从事水上活动者,由于置身开阔洋面难以察觉波浪运动,在接获警报时切勿返回港埠,因为海啸会造成洋流迅速变化,对港埠安全构成不可预期的威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