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大医院出家贼医生假扮病人偷药160万元

发表:2005-01-13 19: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004年2月,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审结了一起同仁医院和人民医院药剂师假扮病人,从药房偷药而后卖出,贪污160万元的案件。今天上午,涉及该案的最后一名药剂师--被告人陈某在东城法院接受审理。
  
  庭审现场
  
  父母陪同下来到法庭
  
  8时30分,庭审开始。陈某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法庭,因其在案发后是投案自首,且自觉交出自己所分得的3万元赃款,所以在开庭前陈某一直被取保候审。
  
  据陈某在法庭上陈述,他和该案中已被判刑的同仁医院药剂士郑明和人民医院药剂士张伟是医校同学,和郑明还是同事。自己从2002年2月起,开始参与从药房偷药的活动。
  
  据陈某交代,他要么假装病人到人民医院药房窗口找到张伟后,拿出达美康、拜糖平等药再放到张伟的车内,要么趁自己在同仁医院加班时从药房拿药再转给郑明。但是自己没有参与将偷来的药卖给药贩子。
  
  据了解,至案发时,陈某的涉案金额共计20万元,分得赃款3万元。
  
  犯罪是终点亦是起点
  
  30岁的陈某看上去非常斯文,在听取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时,他不安地来回搓动自己背在身后的双手。此后,在陈某陈述自己的犯罪经过时,旁听席上传来其母亲的一声长叹。
  
  陈某对自己所犯的罪行全部承认,并且表示十分后悔:“这件事对我来说是终点也是新的起点,我知道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后果,我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公诉人建议判处缓刑
  
  庭审结束前,公诉人向法庭提出鉴于陈某认错态度比较积极,建议法庭考虑对陈某判处缓刑。
  
  庭审后主审法官表示,法院审理中会考虑到公诉人的建议,但最终的判决结果,还是要经过合议庭和议后再择日进行宣判。
  
  案情回放
  
  2002年初,张伟经同事“提醒”,决定偷药“致富”。为此,他找到了郑明和陈某。因为每次“拿”的药很多,频繁出现在医院药房窗口的“大旅行包”终于引起了医院保卫的怀疑。2002年11月17日上午,当张伟再次来到同仁医院取药时,被当场抓获。截至案发时,他们偷药赚了160万元。
  
  医院管理存在三大漏洞
  
  据本案公诉人表示,按照规定,每个药房应该设有两名药剂士以便互相监督,但是现在很多医院药房都仅有一名药剂士,没有监督。此前,东城区检察院反贪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医院在管理方面存在三大漏洞:
  
  1.销售统计滞后
 ?br>  药品销售量的统计滞后。医院对于药品的销售量主要是通过收费部门所收的药费进行统计,缺乏每种药品详细的销售记录,药房工作人员只能依据每日收进的药方底方进行销售数据的统计。目前各医院从药方进行的销售统计,也只能做到销售额的汇总,并不反映每种药品的具体销售数量。
  
  2.盘点方法不妥
  
  药品盘点的方法有待改善。医院的基层药房难以做到每月盘点库存。由于药房的特点,每日都有药品在不断向外销售,加之药房人力所限,多数医院采取动态盘点的方式清点药品数量,在没有准确的药品数量和边盘边出的情况下,很难在清点时发现药品的丢失。
  
  3.实物管理脱节
  
  医院财务制度与药品的实物管理脱节。医院的财务部门一般只从会计的角度做报表,只反映药品在药房的收支情况,缺少药品实物的购进量、售出量与库存量的数据,造成了药房库管与药品实销数据的脱节,不能真实反映药品的实际销售情况。

法制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