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理财尚存三大软肋

发表:2005-01-29 19: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月28日消息: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陆续介入,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着实开始"火"了起来,以至于许多人都开始猜测,人民币理财产品很快可能就会替代同样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货币市场基金。但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要叫板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至少有三大"软肋",即产品声望、进入门槛和收益率,这三方面均不及货币市场基金。

  两大产品齐头并进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无论是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是货币市场基金,都不处于绝对的下风。

  随着中国工商银行"稳得利"在日前的推出,已经有9家商业银行开展了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

  而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来自几家基金公司最新的信息显示,10只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已经逼近800亿份,比去年底的633亿份增加了约160亿份。也就是说,在短短的20多天里,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增幅超过了26%。

  其实,自从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在2003年12月底成立以来,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增幅始终在以超常规的速度递增着。2004年6月30 日比2003年底增加了574.75%,2004年12月31日又比半年前增加了397.70%。作为货币市场基金中的领头羊,南方现金增利和华安现金富利两只基金的最新规模,都比首发时增长了好几倍。

  货币市场基金享有天时人和

  货币市场基金的超常规增长,得益于抓住了利率调整的契机。但在同一基础市场环境下,人民币理财产品2004年底总份额只有约300亿元。从南方现金增利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比例猛增上不难看出,货币市场基金的群众基础已经形成。

  最近,几家基金公司相继降低货币市场基金的申购门槛。无疑,它是基金公司在产品声望建立之后希望进一步做大规模的适时之举。反观商业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起点一般是5000元,甚至还有在1万元左右的。因此,货币市场基金仅为1000元的申购起点,几乎算不上有进入的门槛限制。

  提高收益率以留住存款客户,是商业银行竞相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原始动机。但是,独特机制决定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天然优势。

  在免费、免税的基础上,货币市场基金的加息加利和月月复利,是人民币理财产品根本难望项背的。虽然有银行允许人民币理财产品客户可以提前一次性终止理财合约,但它的流动性同样没有货币市场基金那样灵活便利。更具杀伤力的是,基金公司在货币市场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之间架设了自由转换的通道, 便于投资者适时把握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获利机会。

  "窝里斗"不如"向前看"

  银河银富货币市场基金经理索峰说,人民币理财产品对货币市场基金构成竞争压力的担心不无道理,但短期内将看不到这种影响。类似的情形, 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1982年12月14日,货币市场存款账户成为存款机构与货币市场基金相竞争的工具。但是,竞争只是降低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速度,而两者的总规模却出现了成倍增长。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货币市场基金反而变得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了。

  华安现金富利基金经理项廷峰说,在十几万亿元的银行存款中,如果能有1%被货币市场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吸引出来,那就是个不得了的规模。

  按照目前的市场状况,货币市场基金运作的规模可以达到8000亿份。也就是说,货币市场基金的超常规发展才刚刚开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