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骧:当局给整个知识界一个教训 解决中国的问题 不能指望某个人 而要解决整个体制问题

发表:2005-02-07 00: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先生遗体告别仪式1月29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新华社简要报导了赵紫阳的生平,只字未提赵曾担任国务院总理、党总书记、以及他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贡献,却特别指出赵在89年“犯了严重错误”。大纪元记者北京时间2月6日采访了现居北京的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顾骧先生。

顾骧先生原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与王若水、王元化一起替周扬起草《人性、人道主义问题论集》。

记者:顾先生,您好!海内外对赵紫阳先生这件事非常关注。我们大纪元也做了系列名人专访,我们也非常希望听听您的想法。不知您是否方便谈谈?

顾骧先生:是的。我觉得赵紫阳先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农村改革方面他是有贡献的,在经济改革方面是有成就的。他在对于人民群众的民意和呼声方面是持一种积极的、开明的态度的。他的去世是一个悲剧。

记者:您对中共关于赵紫阳先生的后事处理怎么看呢?

顾骧先生:我觉得象赵紫阳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身份,他的去世,当局这样的处理是不公平的。另外,中国传统的做法就是人死以后,就尽量地言其善,而公开指责他犯错误的这种做法也是令人惊讶和不解的,是违反中国传统做法和道德的常理的。

记者:您觉得中共为什么要违背民心民意这么去处理呢?

顾骧先生:当然,这个是很清楚的,无非是想要强调在“六四”问题上赵紫阳是错误的,表明当局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很清楚的,很鲜明的,不容含糊的,我想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记者:“六四”的问题大家不是都知道是错误的吗?当局难道不清楚吗?

顾骧先生:这个说来就话长了,天下很多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但是个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记者:赵紫阳先生被囚禁了16年,过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他的去世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人民还是这么关注他?

顾骧先生:当然,任何一个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民总会记住他。在他走完一生的时候,人们当然要怀念他,颂扬他,这是必然的。而且赵紫阳在1989年那种凛然的做法,应该说是很难得的,很杰出的,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的。

记者:这也说明人们对正直、有良知的人是很尊敬的,也反映人们的向善之心。

顾骧先生:对、对。是凡是正直的、对人民做了有益的事情的,而且表现了一种无畏的品格,他总会在人们的记忆里和心里留下来的。

记者:象赵紫阳先生这样一位,当时应该算是中共最高领导人,为什么会有此悲剧呢?曾经也有人说,共产党的历任总书记都没有好鲁 ?p>顾骧先生:这也是反映共产党的体制问题。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到现在为止,还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看法,而且是掌握发言权的,他们有另外一种看法,所以他们才会这样处理,这也是很显然的。

记者:您有没有去参加赵紫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呢?

顾骧先生: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是限定的,我对赵紫阳先生在那个历史关头的言论行动表示尊敬,对他的去世表示很悲哀,我对他是很悼念的,但是我没有能够出席他的遗体告别仪式。

记者:是的,这次是很严格,很多人想去,都没能去。您觉得党内对赵紫阳先生同情的人多吗?

顾骧先生:我接触到的很多朋友们,差不多都能公平、公正地评价赵紫阳先生。

记者:您觉得中共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顾骧先生:只能使广大的民众感觉到不公平、当局太小气,可能结果与中共当局预期的适得其反。但是我的分析,暂时很难再有89年那个时候的事情。因为现在大陆的风气、社会状况、社会的思想状态,现在年轻人的思想状态,和那个时候都不能同日而语,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用主义风行,我不是低估现在的年轻人,但是以前年轻人的那种政治热情,那种愤世忧国的传统很弱了,强烈的热血沸腾关心时政的很少了,越来越为自己的利益了。

记者:您看这种现象,觉得中国的出路和希望在哪里呢?

顾骧先生:当然,包括很多的朋友都是认为,中国的出路当然是宪政民主,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瓶颈就是这个问题,如何能够顺利实现宪政民主,现在看来是很艰难的。

记者:前段时间,因为中共高压恐怖政策下,不断地抓人,当时,一些人士就提到对中共已经放弃幻想了,甚至美国的主流报纸也登了相关的报导,说胡锦涛在开倒车。

顾骧先生:是的。我也听到一些朋友谈这样的看法。这给整个知识分子界一个什么教育呢?就是应该看到,不要指望某个人,不要对某个人抱有各种希望、幻想,把中国的问题的解决寄望在某个人身上。这个对于现在的知识分子是个教训,不能指望某个人,而要解决整个体制问题。对于新的一种上来的人的好感、亲民政策的好感,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整个体制问题不解决的话,人他也不是决定性的。这件事情也是坏事变为好事,对整个知识分子是很大的教训和教育。

记者:是的,其实赵紫阳先生就是一个例证,他本人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他有良知和善心,但是被整个体制束缚着,也没有办法说了算。很多人也指出这个问题,就是党性和人性的问题,认为“六四”时赵紫阳先生为了保护人民、维护良知,而抛弃自己的权位,这是他人性的一面,但是被共产党牡承运(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