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失踪咋成了“外出学习考察”

发表:2005-02-08 19:0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河南省西华县县委书记栾卫东涉嫌携款潜逃后杳无音信,已引起国家信访局重视并得到中央领导批示。目前,河南省委信访局证实了此事并向警方报案。但是,当记者就县委书记去向问及西华县委办值班室,值班人员称“书记出去学习了”。已被上级明确要求主持全面工作的县长,也坚称“书记是外出学习了,尚未回来”。西华县政府另一位副县长则表示“栾书记是到外地挂职锻炼了”。(《第一财经日报》2月3日)

  现在,我们尚不能断定栾卫东是不是如传闻所言卷走大量公款,也无法确定此人是否触犯党纪国法。但是,明明省信访局已向媒体透露了确切信息,栾卫东的同事和身边工作人员却依然壮着胆子向媒体撒谎。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西华县其他领导和栾卫东身边工作人员很可能不知道县委书记的具体去向,但可以肯定的是,所谓“外出学习考察”不过是对失踪事实的一种遮掩。栾卫东的同事和下属撒谎的口径并不一致,但是,他们一起“保护”县委书记的动机却是高度一致。无论是外出学习还是工作考察,都是遮掩事实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县委书记 “失踪”是个敏感问题,但“外出学习考察”就再正常不过了。

  干部面对媒体撒谎,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可以断定,省信访局乃至国家信访局所掌握的栾卫东失踪的事实,同样也是由西华县其他领导和栾卫东身边工作人员反映上去的,至少是通过西华县其他领导和栾卫东身边工作人员得到核实的。对于上级老老实实道出事情真相,面对媒体却不惜编造谎言百般哄骗,这往往是一些官员面对业已发生的丑事自觉选择的态度。媒体是代表公众发言的。下级眼中只有上级,没有媒体和公众,这种不正常现象在书记失踪的信息披露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信息化的今天,一个地方发生了不光彩的事情,要想遮掩往往会弄巧成拙。并且,一旦高层获知事情真相,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还会罪加一等。但从栾卫东同事和下属自觉为县委书记遮掩的表现看,下级不遗余力偏袒上级,这已经成为这些干部的思维惯性。这种思维惯性说得严重一点,其实就是一种奴性。西华县的大小干部不可能不懂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也不可能不懂向媒体、向公众客观真实提供信息的纪律要求,但是,当事件真相对县委书记不利时,他们一致选择了睁着眼睛说瞎话。

  失踪多日的县委书记依然能够得到辖区内大小干部的无原则偏袒,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县委书记的绝对权威。西华县大小干部糊弄媒体的一致表现,从根本上说是慑于县委书记一手遮天的权势。这种一手遮天的权势,不仅表现为为所欲为,也表现为对下属的威压。书记失踪被同事和下属解读成“外出学习考察”,就是权力重压下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一把手权力过大,不仅会使党纪国法成为摆设,也会不断强化下级的奴性,为反腐败工作设置更多的阻碍。因此,要发动下级监督上级,必须规范权力运行,从制度上防止和避免主要领导成为一个地方或部门的“家长”。只有这样,公众才能及时获知真实信息;也只有这样,主要领导才不至于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之后,依然能够得到下级愚忠式的偏袒。

中国青年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