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报亿年奇石 藏“中国共产党亡”(组图)

发表:2005-05-26 02: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新华网刊出的“中国共产党亡”亿年奇石。

2002年6月在贵州境内发现了2.7亿岁的“藏字石”,五百年前崩裂的巨石断面内惊现六个排列整齐的大字“中国共产党亡”,其中那个 “亡”字特别的大。中国大陆官方媒体都报道了此新闻,但隐去“亡”字,光提“中国共产党”,不过人民网、新华网等刊出的照片中却看得很清楚。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平塘是中国西南黔桂接合部的一块高山谷地。平塘县掌布乡桃坡村掌布河谷风景区,全长6公里,有奇山、奇水、奇石、奇洞、奇竹、奇树、奇鱼等景观。因为交通闭塞,长久不为人所知。

2002年6月,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推荐该景区为摄影采风点,原任村支书王国富在清扫景区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块“藏字石”。

“藏字石”是从石壁上坠落而下后分为两半,相距可容两人,两石各长七米有余,高近三米,重一百余吨。右石裂面清晰可见“中国共产党亡”六个横排大字,字体匀称方整。每字近一尺见方。笔划直挺,笔划突出于石面,如人工浮雕。

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于2003年10月到掌布景区观看后写道:虽然人们也常在石壁上发现些白云苍狗。如人如兽,如画如图,但那也只限于象形的比附。今天突然有巨石能写字,会说话,铁画银钩,颜体笔法,且言政治术语,叫人怎么能相信,怎么敢相信?但是,面对这块一分为二,内藏文字的石头我们又不能不信。

前来探奇的游客实在不敢接受眼睛所见到得这个现实。天工虽巧,怎能巧到这般?先后给它取了“天书”、 “太阳石”、“神石”等名称,“藏字石”成了掌布河谷风景区的“七奇”之首,令人称奇叫绝。

2003 年8月中旬,平塘县邀请了贵州省地质专家到掌布作考察,写出了详细考察报告,认定“藏字石”是从河谷左岸陡崖上坠落下来的一块巨石,在陡崖上仍可看到崩塌岩体留下相应凹槽,崩塌岩体坠地后,分裂为左右两块巨石,“中国共产党亡”几个大字就清晰地显现在右边巨石的内侧断裂面上。

事隔三月,应平塘县委、县政府的邀请,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土、著名地质学家李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专家刘宝君,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著名古生物学专家李凤麟等15人组成的“贵州平塘地质奇观-中国名家科学文化考察团”,于2003年12月5日至8 日深入掌布河谷重点对“藏字石”进行实地考察。

专家一致认为,掌布河谷景区“藏字石”上的字位于距今2.7亿年左右的二叠统栖霞组深灰色岩中。字的均匀排列现象,虽是极其罕见的小概率,但均可从地质科学特别是沈淀地质学上得到解释和说明,“藏字石”上至今未发现人工雕凿及其它人为加工痕迹,堪称世界级奇观,具有不可估量的地质研究价值。

这次考察,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旅游卫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20多家媒体记者随团采访报道,包括人民网、新浪网、东方网、搜狐网、雅虎、新华网等互联网在内的100多家报纸、电视、网站转发了这一科学考察活动消息。

但是没有人敢提那第六个字“亡”,纷纷报导前五个字“中国共产党”,但每一个亲眼观看的人都心知肚明。

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无数个点的排列组合,大自然在无限的时空中总能组合出最理想的图案。而这种万年、亿年才有一遇的巧事竟出现在平塘县这个布依村寨。



贵州省平塘县掌布乡“藏字石”风景区门票图案

● 网友咋说?(2004年8月3日、4日的帖子)

最后一个字好像是……呵呵

楼上的,小心半夜敲门声

看来眼花的确实不是咱们

这是天意吗

这石头太反动了,建议有关部门对其拘捕。问问他是哪个神仙派来的。

这块石头确实反动,建议对其严刑拷打,然后,劳动教养……

第六个字好像是“亡”,这块石头好反动哟

‘影视评论’ [电视]太可怕了,大家看了今天央视十套的走进科学了没有,实在太可怕了

现在好像只有五个字了。要不怎么上央视

专家们经过计算,认为出现这种事情的概率是1000亿分之一,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却偏偏出现了

呵呵,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征兆

好象是六个字耶?那最后一个是……,打倒一切反动派,牛鬼蛇神石!可笑的专家,可笑的院士!建议有关部门抓紧采取措施,开展对这块石头的批斗和思想教育工作。

冥冥中自有天意

附录:新华网原文

惊看平塘“藏字石”(图)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3月03日 13:37: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平塘,祖国西南黔桂接合部的一块高山谷地,因为交通闭塞,长久不为人所知。

我得知平塘“藏字石”的奇闻,是读了散文作家梁衡先生的《平塘“藏字石”记》。接着又看到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播出的《揭密“藏字石”》。如此神秘,如此奇巧,直令我生出探奇揭秘、不睹不快的欲望。恰巧,甲申初冬,贵州有关方面组织“中国名家看平塘”大型笔会,使我有幸走近平塘。

贵阳下了飞机,沿贵新高速公路驱车南行,两个多小时车程,经都匀市转道,直抵平塘。在被称为“玉水金盆”的平塘县城住宿一夜,第二天大早,由平塘县委书记左润华、县长唐官莹陪同,我们一行文友:邓友梅、王巨才、谭潭、张炯、周明、阎纲、何西来、邓刚、焦祖尧等,兴致勃勃地登车,直奔“藏字石”的所在地掌布乡桃坡村。汽车在蜿蜒起伏的高山峡谷间爬行。平塘地处亚热带岩溶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成就了这里山奇水秀、风景绚丽的地质奇观。掌布乡的浪马河峡谷、摆茹镇甲茶村的九曲十八弯美景,毛南族聚居地平舟河的山水田园风光都令人陶醉。

我们到达掌布乡,在布依族、苗族聚居的村寨桃坡,品尝了布依族的风味餐之后,即由导游小姐引领进入浪马河峡谷。沿河谷缓缓前行,浪马河峡谷的七奇---奇石、奇洞、奇山、奇水、奇竹、奇树、奇鱼,美景一幕幕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走过一座吊桥,举首仰望,只见巍巍崇山,壁立如削,剑峰突起,再往前行,一座巨石横挡在前。导游说,这就是惊现天书的“藏字石”,是几年前有位长者在砍柴时发现的。这块从崖壁上坠落下来的巨石,分为两半,石各长七米,高近三米,重约一百余吨。清除了原来掩盖在巨石上的杂草,隐约可见排列规整的几个大字:第一个字像“中”字,第二个字像繁体的“国”字,第三个字比较模糊像个“共” 字,第四个字则像繁体的“产”字,第五个字则像简体的“党”字。连起来读就成了一个政治名词“中国共产党”。村里人甚为惊奇,把它称为“救星石”。亿年巨石,突现奇观,传为佳话,也争论不休。后来一些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查,他们解释说,这几个突起于石面如象形文字的化石,是在远古时代,由珊瑚、海绵和其他生物如贝壳类的碎屑形成的,偶然整合,经过风化,形成了这样的地质奇观。人们可以按照中国人的意念去理解这些化石的图像,不过这也只是几亿分之几的概率,实属罕见。

面对这块奇石,深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不可思议。著名评论家何西来即景赋诗云:“变换沧桑经万年,石藏奇字出人间;无需大将运斤斧,造化神工夺自然。”我想,不管人们作何解释,这块奇石在掌布峡谷中出现,对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平塘人来说都是一件幸事。它将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欣赏、观察、研究,是发展旅游事业的一个重要契机。

这个地质奇观,将为平塘人带来好运,也给走近平塘的旅游者留下难忘的记忆。(缪俊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