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高油价时代 油价套牢中国经济(图)

发表:2005-08-04 19:5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8月4日消息,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的“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对记者们说:“低油价时代在我们可以设想的下一步和近段时期内很难再出现,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成品油的高价位时代。”

  根据记者们的概述,那就是“中国进入了高油价时代”!这是不争的事实。

  7月初创下了62.8美元/桶的历史纪录,受英国石油公司一炼油厂爆炸起火的影响,7月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再次突破每桶60美元。目前国际油价较前几年十几美元每桶来说,已经翻了几番。

  石油价格高价位运行给全世界的经济带来了很到的负面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模型,如果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那么亚洲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GDP将损失约2个百分点。

  油价,已经成为套牢中国经济的枷锁

  根据《经济参考报》中《高油价套牢中国经济?》一文中对“高油价给中国经济的阵痛”描述,笔者做了一下总结。

  1、私人车主的养车成本提高了20%至30%。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000万辆的私人汽车,最近几次的油价调整,使得一般的家庭汽车仅油钱每月就至少要多支出100元左右。

  2、成品油价格上涨势必增加以运输为主业的公司的经营成本,其中包括民航、船运、路运和城市公交、出租车行业等。

  3、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一路高攀,农药、农膜、种子等价格也随势上扬,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的同时,也给未来的粮价带来了较大的可变因素,而粮价一旦上涨,紧随而来的就会是食品涨价。

  4、 据海关最新统计,2004年进口原油因为涨价而多支付的外汇达70.68亿美元(约合551亿元人民币)。而据估计今年因为油价高企,中国在石油进口上的成本将可能要多支付2004年GDP总量的2%。

  再来看看全球的石油产业链利润的分配:

  1、欧佩克国家控制了原油生产,获取了油价上涨的第一层利润;

  2、发达国家的垄断性石油公司则控制了石油提炼、石油化工等关联产品市场,获取了油价上涨的第二层利润;

  3、发达国家的基金和金融资本,对石油期货等金融产品进行投资和投机,牟取石油价格上涨的第三层利润。

  中国的石油进口虽然在过去的11年里增长了一倍,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超过了日本,但却一直处在全球石油产业链的边缘,即没有价格主导权,也缺乏市场影响力,不但只能够作为最终消费者被动承受油价上涨的既成事实,还要继续承担油价上涨给本国经济带来的损害。

  油价,已经成为套牢中国经济的枷锁。而且这个枷锁,就像是孙悟空的紧箍咒,被国际市场越念越紧。

  高油价时代:中国该如何应对?

  面对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应该痛定思痛,自强不息。一方面加强自身修炼,节能、储备;另一方面走出去,寻求石油新渠道,提高国际石油市场话语权。笔者对目前市场上的建言做一个概括,并认为中国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节能,缩减自身的需求。提高石油利用效率,节约石油资源;大力开发、推广石油替代能源,例如天然气、太阳能、酒精汽油等等,可以使国内石油消费具有更高的弹性,从而降低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国外研究机构认为,与欧洲和美国相比,中国、印度和泰国的每单位产出所耗石油要多2至3倍。减少浪费应能有助于亚洲增长,并最终减缓需求对全球石油价格造成的压力。

  2、扩大全球石油资源的开采和控制。作为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的马六甲海峡,被美国及其盟友地控制,中国东海能源开发也受到日本阻挠,所以中国不得不考虑其他的石油来源。其中中亚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能源来源,中石油、中石化加大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进行石油开发和运输管道建设,加强与俄罗斯石油能源合作,在全球范围寻求开采石油资源,利用资本收购、控股国际石油巨头,例如最近中海油进行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尤尼科的尝试。

  3、加快推进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目前为止,世界上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其成员国建立起至少维持各自消费90天的战略储备量。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158天、161天和127天。中国由于尚没有战略性储备库存,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

  4、加快石油期货的上市,弥补缺乏风险规避、管理工具的国内空白,同时利用期货市场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规避、控制石油价格风险,最终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权中分取一块蛋糕,提高中国石油价格的话语权。最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没有价格主导权,缺乏市场影响力,只能作为消费者被动的承受石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了经济的阵痛。目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燃料油期货就是很好的尝试。

  企业:中国石化再登100强榜首

  据《解放日报》报道,前日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行榜”,中国石化以(人民币,下同)535亿3500万元(110亿新元)利润总额再登榜首,宝钢股份以135亿8600万元紧随其后,华能国际、中国联通、扬子石化等位居前列。

  报道说,百强排行榜显示,2004年度百强企业共创造利润总额2084亿3700万元,比2003年度增长了 48.63%,达到首届百强企业(2000年度)利润总额的3.87倍,百强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再上一台阶。随着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百强企业进入门槛水涨船高。2004年入选百强的上市公司最低利润总额为4亿7255万元,比2003年的第100名增长了28.8%。

  行业景气度在一定程度主导了上市公司业绩。石化、钢铁、银行、汽车等板块表现尤为明显。

  说法---华尔街邮报:油价上涨影响生活方式

  周城雄:油价上涨对于百姓的生活肯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我觉得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言,可能多数的影响都是会降低百姓生活水平的。

  余乐安:确实,油价上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的通胀压力。油价上涨会传导到其他产品的价格上,例如,机票、公交车票价都面临着上涨的压力。对老百姓来讲,加同样数量的油,就要多付钱;而逛商店买与石油无关的产品,也可能多支付钱。因为,油价攀升会增加有关企业的生产成本,而成本状态自然会在产品价格中得到显现。因此,从民生角度看,油价的上升,会通过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机制增加居民支出,从而表现为CPI上升和社会总成本的增加。

  覃东海:我觉得虽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究竟如何,我们可以看看居民的油品消费情况。从石油平衡表来看,生活消费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6%左右,而且生活消费主要以液化石油气为主。2002年,生活消费中液化石油气占79.1%,汽油、柴油、煤油分别占11.1%、5.7%和 4.1%.而且近年来我国液化石油气并未紧跟大幅上涨的原油价格上调,汽油、柴油价格的涨幅也明显小于原油,因此总的来看,油价上涨对生活消费的直接影响并不太大。

  周城雄:对,我同意目前的涨价幅度对于百姓生活水平的影响程度不会太大,可能还是对百姓生活方式的影响会大一些。特别是对能源消费方式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比如以前用汽油的车多,将来有可能大家会选择使用液化石油气的或者柴油的汽车。此外,对于日常的交通方式也有可能改变,原来天天驾车上班的可能会考虑一下合作公交出行的成本对比。

  余乐安:确实,我想对于想购车的人来讲,可能他要考虑是不是延缓一下,看看以后再说。对百姓最直接的生活影响就是对于有车一族来说的,因为增加成本了,特别是要远程开车上班的,成本可能大大增加了。如果和公交对比,综合成本和时间因素,自驾车的优势不明显的时候,可能许多人会放弃自驾车。例如香港,许多大学教授都有车,但是他们的相当部分并不驾车上班,而是乘坐费用低廉、高速便捷的城铁。

  周城雄:综合我们的讨论,总体来说对于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的涨价幅度还不会影响太大,而对于百姓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是自驾车还是公交车方面的选择,如果公交的其他优势不能突出,那么仅仅是目前的油价上涨幅度还不足以显著改变老百姓的交通选择偏好。

  (余乐安 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研究员 覃东海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 周城雄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