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濒临灭绝 全国满语翻译不足50

发表:2005-09-29 21: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现在有近千万满族人口,但据大陆学者报导,全国会说满语的仅剩不足百人。目前从事满语书面语译成汉文的不到50人,而精通书面语的不到20人。如果满语消失,很多清代史实再也没有解密的机会。

《生活报》9月28日报导,现在全国仅有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及黑河地区等一些满族村屯的部分满族老人和少数中年人会讲满语。而据黑龙江满语研究所的调查,三家子村作为国内满语研究的“活化石”,满语衰落趋势已经明显加速。

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当时全村能够非常流利地说满语的仅有3人,能听懂并说大部分满语的有15人。这些满语较好的人,绝大多数在50至70岁之间,最高的达到86岁。从近几年的跟踪调查情况看,老人们的满语会话能力也在逐渐退化,现在已经没有人能用满语讲述民间故事、传说,相互间用满语对话内容也很有限,只能说些简短的日常生活用语。

作为清朝的“国语”,满语曾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过重要的作用,其影响至今绵延不绝。现代口语中的许多语汇比如“马马虎虎”、“磨蹭”等就是来自于满语。另据学者研究,小说《红楼梦》的语言之所以别有韵味,就是因为其中夹杂了大量的满语词,以及当时满人说汉话的语言习惯。

清朝后期,满语失去官方地位,满语的使用范围以惊人的速度缩小,清末时已经局限到东北满族聚居地一带。在内地,连满清贵族都基本放弃了满语的学习。辛亥革命后,满语学习废止。

中共夺权后,满语的源流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近年来状况更令人担忧。据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赵阿平教授调查,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三家子村的中老年人以及青年人均用本民族语进行交流,那些嫁给满族的汉族妇女或娶了满族姑娘的汉族人也都会满语,有的老人还能看懂满文,可以用满文写信或简单记事。然而,自从五十年代末期以后,就有人把满语说成是“黑话”或“落后语言”,甚至有人还把听不懂汉语、不会说汉语、只会说本民族语的满族人说成是“黑五类分子”。这使许多满族人不敢讲本民族语,只能在家里关起门来偷偷摸摸地背着外人讲满语。

八十年代以后,政治环境稍有缓和,三家子村的村民就自觉恢复起了满语,有的老人还向自己的孩子们教授满语。尽管如此,说满语的人口还是大量地减少,许多满语的表达形式已完全被破坏,甚至消失。

近百年来,满族语言历史文化已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近20年来,在全世界23个国家都有专家学者在研究满族语言历史文化,日本、韩国等都投入很大的人力与经费进行深入的研究。相对于此,大陆满语研究无论在资金还是人员方面都非常薄弱。专业的满语翻译和研究人员不过百人,经费更是紧缺不足。

据介绍,在清代268年历史中,汇集了浩如烟海的满文档案史料。全国现存满文档案史料约二百多万件,仅黑龙江省档案馆就存有满文档案近60吨。但是,如果要把这些珍贵史料翻译出来,需要100个人用一个世纪的时间。但目前从事满语书面语译成汉文的不到50人,而精通书面语的不到20人。如果满语消失,很多清代史实再也没有解密的机会。

尽管满语言文字的研究正在学术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学者郭孟秀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记录这种语言衰微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的消失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