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面临通货紧缩威胁

发表:2006-01-13 08: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下属一研究机构发出警告说,随着钢铁、水泥、汽车等行业出现供应过剩,中国经济可能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
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目前只有1%左右,但国内和海外经济学家仍对通缩是否正威胁中国各执一词。很多经济学家预计中国2006年仍将呈高速增长局面。中国政府目前估计去年的增长率接近10%。

这家研究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以8.5%-9%的幅度继续高速增长。不过该机构在昨日发表的报告中称,今年晚些时候价格可能出现小幅的负增长。

当生产商迫于价格压力削减工资时,通货紧缩的威胁就将显现,工资降低反过来又将抑制消费并进一步压低价格。

对通货紧缩的警惕凸现出中国领导人在寻求经济高速增长以期创造数百万新就业并防范社会动荡的同时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尽管中国领导人表示希望通过刺激内需来挖掘新的增长点,但他们在刺激经济方面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一直很大--即使这样会带来供给过剩的风险。

“从某个角度说,他们的确担心产能过剩,”汇丰(HSBC)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但他们又能怎么样呢?他们不可能摆脱对投资的依赖,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

屈宏斌说,中国政府错过了将经济增长引向国内消费的机会,去年,中国的出口一派繁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扩大进口以及美国消费者需求放缓,中国今年的贸易顺差有可能有所收窄。

由于缺乏足够的医疗及社会保障,再加上教育成本高昂,很多中国人不愿增加开支,他们往往会保留大量储蓄。中国政府已承诺将在医疗及教育领域增加投资以释放更多的消费,但经济学家表示,该计划将遭到地方政府官员的抵制,因为他们的政绩主要与GDP增长挂钩,并不取决于公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是否得到改善。

目前,中国已切身体会到某些工业领域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上述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王小广表示,供给过剩的局面可能还会恶化。工业领域的投入成本正在下降,减轻了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政府为限制货币供给及银行贷款增长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也限制了价格上扬。王小广说,年中中国可能出现小幅通货紧缩。

部分经济学家表示,该研究机构发出的信号让人困惑,这表明政府对如何保持经济健康增长尚无结论。他们说,避免通货紧缩的传统方法--扩大货币供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投资浪费,并加剧产能的过剩。

事实上,中国政府一直在限制银行对过热行业发放贷款,包括对房地产、钢铁、铝、和水泥等领域的贷款。他们担心这些领域的盲目扩张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

雷曼兄弟驻东京经济学家Rob Subbaraman表示,的确存在通货紧缩的风险。但他表示,目前价格走势既有可能上扬,也有可能下降。“两个方向的作用力都很强。”

近几年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主要都是受食品和能源价格影响。而所谓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一直都处于较低水平。

高盛(Goldman Sachs)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称,鉴于去年货币供给强劲增长,通货紧缩应该还是很遥远的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