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口之家7毛钱过一天(组图)

发表:2006-04-25 09:1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主要粮食作物,村民基本就靠它来:上学、穿衣、买生活用品、看病(似乎都是一个奢望)

西部甘肃,在山村的每个角落,贫困无孔不入!没有公路,没有电话,更谈不上互联网!山村中的同胞,似乎与世隔绝,就连我们救助的双手都几乎触及不到他们!当我们在城市里莺歌燕舞时,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生中都来不了县城一趟!这不是我杜撰故事,这是真实的西部山贫困山村!一个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快乐已变得陌生的山村!
  
在游者的眼中,这必然显得如此美丽,对于生活在黄土高坡的同胞来说,这些贫瘠的土地却代表着贫困,尽管它仍然给了他们裹腹之粮。

我们要走访的第一家是就读五年级,13岁的小琴家,她出去了,在院子里我们见到了她的弟弟。

  家中父亲姚林民40岁,患类风湿疾病,不能正常行走,因无钱医治只能忍着病痛,每天守在家中。母亲刘小红支撑这个家。为了接济家庭经济的困难,从未上学的大姐姚梅(17岁)和从未上过学二姐姚丽(15岁),给人做过保姆领小孩(每月100元),弟弟姚宏远(9岁)就读于新开乡姚家湾小学3年级…..

  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村里的小学设复式班到3年级,3年级以上就要到乡中心小学去就读。乡中心小学离家15里,要翻过两座山,走3个多小时的路程!由于家庭经济的困境,父亲患病求医。她上学费用十分有窘迫,学校免去了杂费,但作业本等学习用品的费用家里也难以拿出。她在学校住校,家里无法给她生活费用,她每周的生活就靠每个星期天从家里背5个大馒头维持,每天的三餐都是开水就馒头。每到星期天的中午母亲就在她书包里塞上5个大馒头,她就出发了…….
  (注:大馒头,山村里自家蒸的如大碗一样大的馒头)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根本无法想象,五个馒头是什么概念..........


 父亲叶天鹿,10年前身患脑疾病,至全身不遂,近似植物人,母亲生下小儿子叶胜民(现小学5年级)后便远走他乡,再无音讯。67岁的爷爷叶国栋成了这个家的家长,生活的重担同时也落在了她的肩上。每天的饭由她来做;3亩4分山地,爷爷和她一起种;有时爷爷生病了,她就停下课来照顾爷爷;闲时老人编些苕箸变卖维持生计。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平时最好的饭菜就是白皮面条里放一些绿野菜。周围好心的乡亲时常接济他们,常端来一些剩饭、剩馍给他们。他们穿的衣物全是好心人捐的。生活近似乞讨……

  当小叶说到这些眼泪便下来了…….

  从她的表情上看,她是一个要强得女孩,可面对这样的困境,她能怎们样呢?……

  我将捐助的衣物给了他们一些,同时我将自己的50元给了他们,以接济他们的生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