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上清华”:弥天骗局还是惊天丑闻?

发表:2006-05-24 08: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

    fb
    twitter
    linkin
“只要考过400分,交20万就能上清华大学”——这是北京联招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在推广加盟会上,公开做出的承诺。据悉,联招公司经过4年的运营,已经在全国下设500多家业务办事处和加盟机构,其资产从2万元翻至2000万元,该公司主营项目就是“把考生运作上大学”。

  今年联招公司举办了三次加盟会,已经收取加盟费达500万以上。

  这条新闻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奇怪的反响:一边是各大高校以及教育部门的坚决否认,各高校愤怒地斥之为“胡说八道”,教育部也斩钉截铁地下了“肯定是骗人”的断语;另一边呢?当然是社会公众,他们坚持认为这不是“空穴来风”,并冀望联招事件能成为全面揭开高招黑幕的导火线。显然,联招事件究竟只是一起普通的商业诈骗,还是确有其事的招生腐败大案,现在就下断语肯定为时尚早。

  高校招生有没有腐败?当然有。“想要通知书,先拿十万来”的北航招生骗局事件,以及网上广为流传的上海交大内招名单,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权力与金钱交媾下的“关系生”,是高校校园内一个绝对真实的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是骗子利用了客观存在的招生腐败来做行骗文章,还是高招腐败真的已经严重到了竟然被公司化连锁经营的地步?

  从有关招生规定中品出了一丝端倪——有时候,我们对规定的逆向追索意义,反而要大于规定本身的顺向治理作用。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已出台相关规定:任何高等学校不得委托“中介机构”和个人进行招生或收费交易。这说明什么呢?这未必能说明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和个人;但却肯定能说明,曾经有过这样的“中介机构”和个人。换句话说,联招这样的公司曾经确实是有生意可做的。我们的疑惑只是,联招的生意是已经被“相关规定”扼杀了,还是在转战“地下”之后依然红火?

  不宁惟是,那些被联招公司“推广”的招生漏洞也确实存在。比如把内地学生转变成华侨学生身份参加高考,中国侨联办公厅负责人已经承认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治理对策只是一句模糊的“今年相关政策将有所改变”,却连华侨考生每年录取的数量都没有具体统计过。可以想象,这些招生漏洞,即使联招公司不用此渔利,用此渔利的中介机构和个人,也一定是大有人在。

  仅去年一年,就有近10家联招公司地方办事处受到查处。这进一步说明,联招确实是在地方上“运作”,而不是纯粹的打诓语。为何对联招地方办事处的查处,一直仅仅局限于地方,却从来没有上升到查处整个联招公司?——未必真是联招“老总有根基”?而且,既然都查到了联招非法招生的“明码标价”,为何竟从来没有往招生腐败的方向深挖?

  “凭借全国500多家业务办事处和加盟机构,已经为合作院校及教育培训机构输送学生30000多人。联招被业界喻为‘黄埔军校’”——如果这不是联招公司专门为行骗设计的台词,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景象?栓在这条腐败之绳上的不可能是个别高校,而必然是一个大面积的集体溃烂,乃至于可怕的整体沦落。

  “20万上清华”,是弥天骗局还是惊天丑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