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鉴定显示广州市民收藏品九成为赝品

发表:2006-07-11 17: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花了10多万元从市场淘来的元明时代的古董竟然是赝品。昨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在广州古今通宝收藏品展览交易中心为收藏者鉴定收藏品真伪,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市民拿来的古董都是赝品,为真品者只有几件。文物鉴定专家提醒收藏爱好者,收藏不应该抱着"捡漏"的侥幸心理,要多学习,多参观博物馆,看真品,才能规避这种投资风险。


昨日,位于广州区庄的古今通宝收藏品展览交易中心挤满了来自各地的收藏爱好者,大多数手里都拎着一个或者几个盒子,排队耐心等待专家鉴定,希望自己收藏的珍宝能够得到专家的证实。


中午12点多,一位拎着两个大箱子的男子,小心翼翼地将箱子打开,捧出一个"明宣德花盆",让古瓷器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鉴定,1分钟后,他听到了最不想听到的结果:"这个是仿制品,时间不超过20年。"专家告诉他,这是用化学腐蚀的方法仿制出来的,收藏价值不大。该男子不死心,又从另外一个箱子捧出一个"唐三彩马",这头马栩栩如生,但是专家鉴定之后还是告诉他,这又是一件赝品,不过这个赝品仿制得非常精致,从调色以及神态方面都不错,艺术价值还不错,但不是古董。事后,这位男子向记者表示,这两件宝物都是家传的。


另外一位老收藏者拿的古铜鹿,也被专家鉴定出来是赝品。还有一家来自广州的5个人,提着8件"古瓷"前来鉴定,最后专家认定无一真品,一家人低头而去。


但昨天也有例外,一位收藏者有两件南宋仿龙泉大瓷碗,是真品,连鉴定的专家都说罕见,无法当场估价,而两件明万历五彩小瓷碗,估价每件40万多元。


据悉,当天上午,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的3位专家在古今通宝收藏品展览交易中心共鉴定了70多件"古董",发现九成以上是赝品。当天鉴定的50件古瓷器中,只有5件是真品,而9件古铜器中,只有一个明代小方瓶是真品,玉器真品多一些,10多件中有两三件是真品。


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贾文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鉴定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古董"是收藏者花了5万~6万元,甚至15万元买来的,但鉴定结果却是赝品。


他提醒,在收藏市场,现在已经是"买的不如卖的精","捡漏"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收藏者不要抱着"捡漏"的心理,对一些自称"祖传"的古董盲信。

来源:中国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