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山村 野猪与人争战

发表:2006-12-28 09: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安徽省太湖县因山林开发过度,大批野猪入侵农村,还发生咬死人的事件。愤怒的村民反扑,迫使当地政府不顾保护动物法律规定,成立狩猎队捕杀野猪,甚至纵容一些企业老板私下打猎,帮忙减少野猪数量。

北京“新京报”今天报导,太湖县圣迹村位于山的高处,常种的作物是红薯和小麦,这两种农作物,恰恰是野猪最爱吃的。往年村民郝丹霞的地,红薯一年能产两千多斤、小麦一千多斤、油麦菜几百斤,但是这两年都不敢种红薯。

郝丹霞说,“种了也是白种,两千多斤的红薯,还不够一群野猪一晚上祸害的。”越来越厉害的“猪患”,改变着村民世世代代靠山吃山的生活方式。

报导说,野猪成了“耕田机”、“翻土机”,连空地都会用鼻子拱得翻过来,把埋在土里面的种子和往年遗留在土里的粮食都能全部吃光,村子有些地方荒芜的田地有三分之一左右。

野猪不但造成农地大面积绝产,村民郝秀西的父亲更在一年前被野猪咬死,让村民怒不可遏。

在村民强大压力下,今年十二月,太湖县林业局成立狩猎队捕杀野猪,但是野猪属于中国三级野生保护动物,按国家规定只得在狩猎区内捕杀,而太湖县并不是狩猎区。

林业局狩猎队主管人查爱武表示,“野猪一窝就六七个,一年好几窝,没有天敌遏制,增长太快了,现在太湖县境内少说也有一万八千头野猪。”

查爱武说,“成立狩猎队至少对当地山民情绪是一种安慰。”“整天有人写信上访、上告,我们不能没有行动安抚群众。如果不打,那么多的野猪早晚把我们的村镇吃光了。现在全县上下都认为,野猪是非捕杀不可。”

为发挥安抚群众的目的,狩猎队的行动多在白天展开。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兽类专家陈卫表示,“如果野猪的数量确实超过了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是可以进行捕杀,但是捕杀的前提是进行科学的调研,确定在什么地区捕杀多少野猪,防止变成滥杀。要防止捕杀野猪成为一场运动。”

事实上已经有私猎队进入到当地,很多猎人是公司老板。一名猎人透露,“这些公司本身就是投资矿业、林业的,上下山相对便利。”他还见过一些广东、浙江、福建的猎人,“有些不是为了钱,是纯粹把打野猪当成了娱乐。”

报导说,由于受野猪的伤害太大,当地村民知道是私猎的也不会说,有些还会主动给他们引路。村民说,只要是打野猪的,他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来源: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电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