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英年早逝 恶性肿瘤年轻化

发表:2007-03-14 23: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一些年轻学者因过劳而“英年早逝”的频发现象,引起医学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他们表示,关注知识分子的健康已经刻不容缓。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今天报导,正在北京参加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姚凯伦说,在“两会”上就提出了一份题为“关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的提案,希望藉此唤起有关单位关注知识分子过劳死的现象。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北省主委的姚凯伦说,去年他有好几个教师同事因操劳过度或身患癌症去世,年龄都在五十岁左右。姚凯伦分析,知识分子中的中青年教师所以早逝,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压力大,收入却不高;二是自身对健康问题的忽视;三是学校和主管部门对他们的关心有所欠缺。

姚凯伦在提案中建议,建立知识分子的健康管理体系,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知识分子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强化对员工群体的服务职能,把员工健康问题当作重要的工作来抓。

报导指出,在上海多年来一直处于抗癌第一线的杨秀军,也发觉所治疗的病人中日益年轻化,并对此感到担忧。

杨秀军是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也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他说,英年早逝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不仅是死者家人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损失。

杨秀军说,这些年来,疾病谱已经明显发生了改变。以前最常见的疾病和疾病诱因往往是结核或者营养不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一般性肿瘤开始越来越常见,现在比较多的则是恶性肿瘤、心血管意外,以及交通事故导致的伤残并发症。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压力的急剧增大,很多人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而这几乎是知识分子的共同问题。

杨秀军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肺癌在年轻白领阶级中发病率颇高,原因除了吸烟外,新增因素还包括电脑和新房装修。

据称,电脑辐射对肺癌的潜在危害显然被大多数人忽视了,而电脑的使用人群主要在白领阶层。

其次,白领长期处于封闭的小环境中,压力大、没时间看病等也成为罹患癌症的因素。以前肺癌患者的年龄多在五十岁以上,现在已经提前到了三十岁左右的中青年为主。

报导并提及台湾资深音乐创作人马兆骏春节期间逝世一事。

报导说,春节刚过,曾经为邓丽君、费翔、张信哲等艺人创作过“宽容”、“心雨”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马兆骏,因病去世。在此之前的一月中旬,被誉为中国“考试学之父”的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廖平胜,因过度透支身体而结束了五十三岁的生命。

被视为中国大陆对抗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英雄、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钟南山最近曾说过,“一些中青年中的高收入者,四十岁以前是以命博钱,四十岁以后是以钱买命。”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