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温反腐利用舆论监督,中宣部竟与胡温唱反调

发表:2007-03-24 12: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胡温在各种场合提出舆论监督,中央级媒体《人民日报》、《半月谈》等罕有地抨击地方政府腐败;北京同时放开境外媒体采访奥运,反映中共高层正利用舆论监督反腐败。

北京“两会”在总理温家宝的记者会后拉上帷幕,不过,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等所透露的政治改革的开放议题又迈出了新的步伐。温家宝上任总理第五个年头,今年所做的政府报告中在很显著的位置中首次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并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与“人大”、“政协”监督放在同一等级,显示其重要性,这在前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少见到。

更少见的是,北京的中央媒体开始让一些社会事件公开晒太阳。今年二月初,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刊出记者吴焰的署名文章,批评上海投钜资十一亿美金建造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更多的时候是在“晒太阳”,平均每天要支付九万元人民币(约一万一千六百美元)的巨大维护费用。这篇文章共点名批评包括杭州大剧院、广州歌剧院、重庆大剧院等九个地方艺术中心、歌剧院,均耗资巨大。在舆论控制的背景下,《人民日报》类似的批评文章不多见,亚洲周刊获悉,《人民日报》该文刊于焦点新闻版面,该版面由《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亲自抓,知情人士表示:“背后的来头不小。”《人民日报》旗下的刊物《人民论坛》近期亦刊文指,从各地披露出来的发展规划中,令人不安地显露出帝王思想:许多地方发展蓝图规模宏大,不仅包括本行政辖区,而且涵盖了周边地区,成为了具有扩张性的经济发展指南。

在地方政府开始换届之际,二月中旬,代表军方喉舌的《解放军报》也加入中央媒体舆论监督的行列,在第三版发表署名评论员文章,狠批部分官员全局观念淡薄,本位主义、地方主义盛行,各自为政,自行其是。文章敦促各级党政军干部自觉维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权威,否则纪律处分。军报的该篇评论受到官方媒体重视,新华社立即转载,新华网则将其放置在头条新闻的位置,中央媒体互相呼应,各地官僚开始感受到舆论监督的压力。

近期,中央媒体发挥舆论监督的炮火相当集中,在地方政府召开两会期间,中央媒体亦不忘监督的职能。二月二十七日的《新华每日电讯》刊登“新华时评”时批评,山东省在媒体上公布的二零零六年度卫生监督执法十大典型案例,都涉及食品安全、医疗服务等事关民众健康、生命安全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公布的涉案单位全部以“某”字代替。评论指出:“实践证明,公开点名的批评监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监督方式和管理工作手段,是预防腐败、降低错误、防范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良方。一些被批评者之间流行一种说法,就是‘不怕通报,就怕见报’,这就从另一面反映了公开点名批评的监督效果和威力。”

截访被《半月谈》批评

据消息人士透露,总结去年反贪腐取得的成绩,反贪腐问题要从源头抓起,要预防腐败,就要加强监督,加强防腐的宣传攻势。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在中纪委倡导反腐败要加强监督,特别提到要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后,北京的中央媒体闻风而动,并突破中宣部下达的禁令。新华社属下的《半月谈》在一月下旬连续出刊两篇有份量的文章,矛头直指地方腐败,显示中央媒体监督的力量。

一篇文章以《政府阻截上访内幕》为主题,罕有地刊文对截访现象进行揭秘。该刊记者专门策划在岁末年初之际,信访工作任务最重的特殊时期,针对河南、山东和辽宁等典型地区进行了截访对象的深入调查研究,揭露地方政府截访的潜规则。该文认为,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特别是基层信访部门,普遍存在怕群众上访的心理。文章批评截访的弊端不仅是地方政府开支大,更关键的是对群众越级上访仅限于拦、堵、卡、截,不下功夫解决实际问题,导致信访渠道不通、矛盾激化,上访规模和激烈程度越来越大。

《半月谈》的另一篇文章揭露“三陪小姐”下山下乡,使得一些官员开始乐意“和基层打交道了”。文章批评一些地方把卖淫、赌博等非法项目引到农村。其实,这类现象在中国城市和农村存在已久,大家见怪不怪,但现在中央媒体出面批评,作出调查报道,应是开了近期舆论监督的风气。

尽管前任总理朱镕基在一九九八年参观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时提出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十六字箴言,被认为是中国政府重视舆论监督的标志,但新一任政府上台后,似乎很少公开讲“新闻舆论监督”,不仅如此,新闻界及外界一直认为,受中共中央宣传部门控制的中国媒体监督是倒退了。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媒体监督被提到议事日程。据悉,负责“两会”工作报告的起草小组及负责中共“十七大”有关文件起草的工作小组都收到中央转发的起草文件要点,其中突出强调要加强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舆论监督。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宣传部门以强调“稳定”为由,对舆论控制十分严格,媒体似乎成为主要是为了讲好话的平台。中宣部还专门下文严禁媒体异地批评,而本地媒体受主管党委领导,根本不可能提出批评意见,大陆媒体万马齐喑。如今,这样的局面似乎正在被打破,北京人士向亚洲周刊表示,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舆论监督”,背后的解读是,北京将加大媒体监督的力度,中央希望运用舆论力量加大监督力度,媒体会成为中国反腐、防腐的中坚。

加大媒体监督力度其实早在中纪委七次全会公报中已露出端倪。虽然今年一月十二日中宣部发出新的通知,年内全面收紧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的言论尺度,凡不合于营造和谐氛围并易于引发冲突的节目和言论,一律不准播(刊)出。不过,很明显的是,北京唱好的时代主旋律永远不会偏离,但对如何保证“时代的主旋律”不走调却有不同的解读。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主任黄煜教授表示,胡锦涛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有人误以为光唱赞歌就可以和谐了,这是误区,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闻舆论监督,给这些人泼了冷水,实际上是告诫他们,只有把歪风邪气打下去才会有和谐。

早在中宣部发出通知的前二天,一月十日中纪委发出“第七次全会公报”,在公报的第六条重点强调了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加强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新闻舆论等监督。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而在去年相同时期发出的中纪委“第六次全会公报”中的第六条,仅提“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及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国有企业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去年的没有提舆论监督问题,没有把此问题摆上议事日程。

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表示,只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才能把监督落到实处。邓伟志说,温家宝总理讲了“六个监督”,代表著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只有全方位监督才能有效,但群众也好、民主党派也罢,前五个监督都是归于舆论监督,这些监督都要通过舆论来表达的,抓好一个监督,就可以把腐败案件的犯案率降低百分之九十。人要脸,树要皮,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见报。我认为现在腐败分子居高不下,没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有很大的责任”。

学习芬兰官员透明度

为学术研究,邓伟志走访了不少国家,他目睹世界上许多国家廉政工作做得好的都在舆论监督上有建树。前年,邓伟志到世界上最廉政的芬兰,他发现,芬兰的舆论监督富成效。邓伟志去见一位芬兰廉政公署的官员,该官员家里养蜂,蜂蜜吃不完就出售,但他出售多少、出售的价格都要在媒体上公开,接受公众的检查。邓伟志表示,新闻媒体监督就是透明化,透明就是见阳光,晒晒太阳有助消毒,就不会发霉了。

中央新闻媒体近来敢说话、敢监督的胆量实际上是中央给的。据亚洲周刊记者王健民报道,去年十一月胡锦涛访问印度期间,会见中国驻孟买总领馆和中资机构官员及华人华侨代表,有关方面没有安排胡锦涛讲话,但他却自行走到话筒前,不以惯常的问候语开头,没有说“同志们、朋友们”之类的套话,却很认真、平和地说:“人有嘴巴就得讲话,我就讲三句话……”胡锦涛讲的三句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胡锦涛提倡有话就说让人说话的随和风气,这才是形成和谐环境的基础。

随著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改革深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显示出来,社会冲突多了一些,地方政府害怕矛盾扩大化,影响面扩展,采取的措施往往是不让人说话,甚至不惜动粗以强权压制,那些帮著弱势群体说话的媒体更被戴上“口罩”,网络世界亦被套上安全套,为的都是不让人说或不让人讲真话。但胡锦涛说的在理,因为人有嘴巴就要说话,这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办媒体也为了说话,为社会正义说话,为弱势群体说话,这正是共产党的创党原则。

仍没突破党领导新闻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主任黄煜表示,其实,中国共产党一直有强调新闻舆论的监督,在胡耀邦、赵紫阳的改革开放年代官方都反覆作强调,只是近年强调“稳定”,舆论控制紧了。“中央最近强调舆论监督,背景是反腐败、社会矛盾、贫富差距严重,有些地方官员滥权,中央山高水远监督不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是个好办法。温总理强调新闻舆论监督,和谐社会,以新闻舆论为监督手段,正面效果是明显的。”但黄煜认为,在仍然没有突破党领导下的舆论监督的情况下,最后还要看实际操作的效果。事实上,今年一月一日开始,国务院因应奥运,放开境外记者到内地访问的有关规定,一方面方便了境外媒体的采访,同时也开放了境外媒体的监督。

从朱镕基的“十六字”真言,到温家宝提出几个监督,可以看出,政府强调的是“监督是个好东西”,政府希望开放监督,开放舆论的监督,转型时期,反腐败需要有更为强大的舆论攻势。

中宣部与胡温唱反调

纪硕鸣/年初中宣部全面收紧舆论,详列各种禁区,违背了胡温强调舆论监督的精神。

中纪委主导反腐倡廉,中央在全国上下强化监督,特别提出要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督,作为主管媒体的宣传部门按理应该依中央精神加强宣传,制定并实行舆论监督的具体措施。遗憾的是,中央去年一年从北向南的反腐败高潮中,没有看到中宣部布置新闻舆论积极配合,反而从本部门的立场出发从严控制舆论,无论是北京的副市长刘志华被免职,还是中共政治局委员陈良宇下台,都只听到中宣部严格控制媒体报道的口头通知,没有看到中宣部要求新闻媒体积极配合中纪委反贪的布置。

近几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一直的保守形象被人诟病,有人更以打油诗讽刺:跟著统战部沾光受照顾;跟著外交部出国如散步;跟著组织部年年有进步;跟著宣传部经常犯错误。不久前,网上流传一份据传是中共中宣部对新一年宣传报道须注意事项的“新闻报道通气会纪要”,透露内地近期报道禁区多达二十项,除早前所传“反右五十周年”、“七七事变纪念”外,还包括禁止过分渲染中国武器装备、禁止宣传肯定私有制、禁止藉维权暴露司法内幕等。有学者批评,这显示前不久掀起轩然大波的禁书事件是有源可溯的。

中宣部今年一月十二日发出新的通知,年内全面收紧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的言论尺度,凡不合于营造和谐氛围并易于引发冲突的节目和言论,一律不准播(刊)出。中宣部就宣传工作作出指示,详列出包括要营造迎接中共“十七大”氛围,唱响主旋律;军队题材不能过分渲染武器装备,防止迎合西方“中国威胁论”;不能宣传肯定私有制的言论;淡化反右题材,原则上不提,坚持“反右是必要的,但被严重扩大化”口径,慎提“公共知识分子独立精神”。

纪要提出须警惕藉否定文革来否定中共和毛泽东的倾向;防止藉维权暴露司法内幕;防止藉舆论监督名义暴露黑幕;防止赞赏西方政治制度;不得擅自批评别国内政,对外能源合作只做不说,不炒作“高丽(韩国古称)问题”,南京大屠杀和七七事变纪念性报道不能干扰中日关系大局;不要站在西方立场和观点评论质疑国家重大工程。

纪要还限制对涉及少数民族习俗、性别及渲染贵族生活、包二奶等的报道。同时强调“学术无禁区,创作有自由,但出版播出有纪律,党员要讲政治”。规定对俄国十月革命九十周年的宣传要严格把关,禁止渲染苏联解体;禁止宣传大学独立,防止藉恢复高考三十周年全盘否定教育体制改革等。

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更是直截了当说,传媒“要为十七大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并唱响社会主义好”和“必须奏响时代的主旋律”。李东生强调,对于敏感的“私有化”问题,最好不要提;有关反腐问题,务必“正面处理”;电视台播报官员腐败劣迹时,不要过于强调其生活奢侈和包养多少情妇等。

境外媒体也遭地方抗议

中宣部列出的诸多规定,就是不考虑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的新闻舆论监督的精神。两会期间,据悉中宣部还再次强调,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什么都可以说,但媒体绝不能什么都可以报道。地方宣传部门对中宣部的规定上行下效,有境外亲北京的媒体在“两会”期间批评了一些地方的行为,即遭到地方抗议,要求将网络上的文章撤除。有媒体的老总表示:“现在的地方官员娇气、霸气,一点批评都提不得。”

来源:亚洲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