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离婚率飙升 1/3夫妻5年内分手(图)

发表:2007-04-08 05: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我们散了”……以往羞于启齿的“离婚”一词让“80后”年轻人说出来显得自然平常,在婚姻登记员和法官眼中,年轻人盲目结婚导致轻率离婚的情况屡见不鲜,“速婚”、“闪婚”、“闪离”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的人看得瞠目结舌。

  根据婚姻登记部门的统计,去年全北京有24952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婚姻关系维持不到3年;三分之一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到1年就离婚的有970对,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还不到1个月。在“百年一遇的吉利日”——2006年6月6日结婚的,也已经有11对离婚,其中最短的婚姻关系只维持了23天。这些夫妻中,有的认识了一个多月就登记结婚。而在这些“闪婚”“闪离”的离婚夫妻中,“80后”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周末夫妻”、消费AA制、合则聚不合则散等婚姻理念颇受“80后”的认可和追捧;然而,“80后”独生子女成为离婚高发人群,给家庭、给自己、给孩子都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这已成为婚姻管理部门、婚姻家庭专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社会问题。

  经济依赖、家务低能

  诱发离婚

  1984年出生的筱竹前年大学毕业没多久就与同学志强结婚了。他们的很多同学中女生畏惧高龄难嫁,男生希望“后方稳定”,也纷纷选择了短平快的结婚方式。婚后两人尽管在单位都能独当一面,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还是渐渐显现出来。志强从小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一个月的工资半个月花完,之后便心安理得接受老爸接济;筱竹则是收拾屋子、做饭等家务样样“拿不起来”。

  与此同时,都是独子的两人过强的个性不时发生冲撞,换新手机必须两人一人一个,MP3、数码相机甚至电脑要置办就得是一人一台,即便如此,因生活琐事引发的争吵还是越来越频繁,终于有一次,在筱竹无意中删除了志强的一封重要邮件后,双方的矛盾彻底爆发,互不相让的两人在结婚一周年时领回了离婚证。

  筱竹和志强的婚姻状况在“80后”中颇具代表性,经济不独立、“家务低能”是“80后”婚姻生活中的“软肋”,加之缺乏宽容、理解的个性往往容易成为轻言离婚的导火索。有调查显示,在已成婚的“独生代”家庭中,有30%聘用计时工来做家务,20%由父母定期为其整理房间,80%的家庭长期在双方父母家里“蹭饭”,30%的夫妇自己的脏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

  婚管部门

  结婚就盲目离婚更草率

  “两个人登记时可能对婚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都不清楚,甚至根本就不愿担负这种责任,只注重婚姻中个人的感受。”说起“80后”离婚高发现象,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李紫薇表示出自己的担忧。她告诉记者,去年的一个所谓黄道吉日,她在区里的婚姻登记处遇到两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男女来办理登记手续,当问及二人的结婚原因时,他们的回答是:“路过这里看到很多人在办手续,一打听才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也认识一个多月了,反正早晚也得登记,索性赶今天办完得了。”

  “很多年轻人婚前缺乏深入了解,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就草率结婚,结婚后感情基础不牢靠,而都市生活节奏快,人心容易浮躁,发生矛盾后不懂得自我调适和双方谅解,缺乏社会责任感,就容易草率离婚。”李紫薇说。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新一期特刊已经发表
请荣誉会员登陆下载
更多会员专刊

更多专题
今日重点文章
更多重点文章
donate
72小时热门排行
更多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更多专栏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