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豪华衙门行动缘何 “雷声大雨点小”?

发表:2007-06-23 22:5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6月20日是中国高层下令各地、各党政机关全面清理“豪华衙门”,并向中纪委上报自查结果的“大限”日子。但从官方媒体的反应看,这次由中纪委等七个部委联合发起的清理豪华楼堂馆所行动还没有收到明显的成效。舆论担心,这次恐怕也如同过去19年官方多次发起的清理行动一样,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

《人民日报》20日有关报道的题目就是“楼堂馆所,各地查得怎么样了?”,但报道只是简略介绍江苏、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对清理楼堂馆所提出的原则要求,并没有透露有多少豪华楼堂馆所违反了中纪委的规定,更没有提到有多少官员因此受到处分。

《法制日报》当天也报道,对于建豪华办公楼问题,官方说的不是不多,也不是不重,群众的反应也不是不强烈。然而,由于缺少刚性约束,官方的禁令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干打雷不下雨”。正因如此,一些地方不是比着怎样为群众排忧解难,而是比谁的办公楼“气派”、“上档次”,导致兴建豪华政府办公楼的歪风屡禁不止,成为顽症。

事实上,隶属党政机关的豪华办公楼和宾馆在中国各地随处可见,甚至有政府机关办公楼达到五星级酒店的水平。吊诡的是,官方从1988年开始就多次明令禁止党政机关建设豪华楼堂馆所,结果却是楼堂馆所越禁越多,越禁越豪华,高层禁止的调门也越来越高,直到不久前规定了最后通牒式的时间“大限”。

北京有关学者指出,官方近来在反腐、安全生产等领域频频推出时间“大限”来震慑违规违法者,但效果并不理想,“大限”限得多了,不仅会失去威慑力,还可能对高层的信誉和治理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南方日报》20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官方想通过自己查处自己、自己监督自己,来改变某些政府官员的奢侈、浪费、腐败的风气,恐怕相当困难,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大限”还是建立民主监督机制。

文章指出,事实上,滋生腐败的土壤是不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或权力结构,是不受监督和制约的公权力。只要体制上的主要弊病不改变,完全靠政府自己查处自己、监督自己,就不免走上“越反越腐”的怪圈。

因此,对政治体制上细枝末节的修补,其实都意义不大。因为真正的对政府的监督一定是来自政府外部----如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选举监督。

文章说,如果真正要改变某些政府官员的奢侈、浪费、腐败的风气,使政府的自我监督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就必须引入更多的外部民主监督机制并使其落到实处:如法律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必须得到落实;人民群众对公务人员监督权和罢免权的行使,要通过可操作的法定程序切实得到保证;监督主体的范围也应扩大为包括立法机关、媒体、甚至是人民的直接参与等。

对于中纪委、监察部等七部委4月发布整顿楼堂馆所的自查时间表已到期。中纪委及监察部的新闻发言人办公室答覆说:“汇总结果将会及时公布。”针对有媒体将截止日期称为自查“大限”,监察部发言人办公室的有关人士否认“大限”一说,他指出“这是第一阶段各地、各部门对照七部委下发的通知进行自查”。他还表示,七部委稍后将进行抽查,并共同起草清理工作情况报告上报国务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新一期特刊已经发表
请荣誉会员登陆下载
更多会员专刊

更多专题
今日重点文章
更多重点文章
donate
72小时热门排行
更多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更多专栏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