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隐忧浮现 官方一改立场

发表:2007-09-27 12: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9月25日在武汉召开研讨会,讨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专家表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诸多新老隐患,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中共官方首次一改以往为三峡工程辩护立场,承认形势严峻。


大陆媒体综合报导,三峡大坝开始发电运行后,大坝上游640公里的长江水域已经成为一个大水库。 堤防及江岸山体滑坡大增,以及支流藻类激增污染饮水等后果逐一在六百公里库区和支流浮现。八月间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〡〈三峡大坝之忧〉,其中报导的“三峡大坝专案正面临着山体滑坡和水污染等始料未及的问题”。
*崩岸明显增加

大陆国土资源部专家、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黄学斌指出,时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库区民众生命安全,滑坡入江后会造成涌浪灾害,浪高最高可达数十米,波及数十公里范围。

目前,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00多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今年5月初,在距离三峡大坝上游16公里的一个叫庙河的村庄不远处,5天内发生了4次坍塌。当地村民说听到了房屋的木质结构由于地面移动而开裂的声音。庙河村的官员担心,一旦整个山坡塌入水中,附近的居民将因此丧命。

今年的7月14日,一条长江支流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一块长、宽均在1公里左右,厚度为18米的山体落入江中,13名农民被吞没在泥石流中,而落入江中的石块激起两层楼高的大浪,摧毁了20余艘船舶,并导致11名渔民丧生。

伦敦帝国学院的一个调研小组今年早些时候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学季刊》上发表文章称,边坡失稳是三峡地区最普遍自然灾害的成因所在。该学院的地质学家伊欧尼斯· 弗尼阿迪斯在观察过秭归、巫山和巴东县的卫星照片后发现,3%的边坡处于活跃的下滑状态,7%的边坡因为修路等活动而不稳定,另有15% 基本稳定。

*藻类大量繁殖

湖北、重庆政府负责人都表示,三峡工程蓄水后,支流水质恶化,部分出现“水华”现象(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且发生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明显增加。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 下游的水供应。 部分支流居民饮水源堪忧,特别是香溪河、大宁河、梅溪河等情况突出。今年丰度县因支流富营养化而发生5万人饮用水污染,小江浮萍、水葫芦疯长等问题。

在全国各地,上百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工业废水和农药残留物将湖泊变成了藻类泛滥的污水池。据官方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水中的鱼类正逐渐消亡,水也无法用于灌溉或是饮用。

据世界野生动物协会的报告称,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激增, 2000至2005年间增长了一倍以上。而在这一地区生活着1.6亿人,其中包括位于三峡大坝上游640公里处全球的最大都市──重庆的3,000万人。

与会的中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汪啸风表示,三峡库区历来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状况远未得到根本扭转。

国际专家和中国国内反对人士曾预言,这个全球最大的水坝将破坏生态环境。汪啸风的言论标志着,中国异乎寻常地承认,上述可怕预期可能变成现实。


来源:转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