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老友铁流有这么好的女儿

作者:严家伟 发表:2007-10-12 05:3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近日在网上看见老友铁流的女儿黄晓蘅给胡锦涛主席的一封信,真使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那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刚开过不久,我应老友铁流夫妇之邀去北京拜望阔别多年的老友。开门迎接我的是铁流的夫人任蘅芳老师和一个七、八岁的天真活泼的女孩,那就是黄晓蘅。当我问她“你这名字是谁取的”?她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我说“是我爸爸取的。我爸爸是作家,笔名叫晓枫,我妈妈任蘅芳是语文老师,所以我叫晓蘅”。我便故意“刁难”她说“什么叫笔名”?谁知她说“哎呀,叔叔,笔名您都不懂呀?笔名就是写文章时用的假名字呗”。引得满屋人哄堂大笑。任老师连忙说“叔叔是故意考考你,严叔叔都是写文章的人,能不懂笔名吗”?那时小姑娘留给我的印象是天真,活泼,聪明,可爱。不经意间,17年就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当我这次看到她不是用笔名而是用真名写成的给胡主席的那封信时,黄晓蘅不但已是在美国持有绿卡,且学有所成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且信写得那样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情理动人,表达得当,真不愧是老作家,老教师的女儿。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她的文章更体现出了在大洋彼岸民主国度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人,对于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十分正确,非常清楚的认知,表达出了一种强烈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感。这比之于今天我们那些只知金钱玩乐的“嘻皮士”或被“狼奶”灌昏了头的“左愤青”,黄晓蘅无异于鹤立鸡群,不得不为老友铁流感到高兴和骄傲。

“人家生子愿聪明”,这本乃人之常情。特别是我们这些在上世纪饱经忧患的过来人,我们遭受那么多的不幸,不就是为了中国光明前途和下一代生活得更健康、幸福吗?我承认今天的中国确实比毛泽东暴政年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铁流的心和我是相通的。我们之所以要把当年受过的苦难告诉下一代,并不是要反对共产党,恰恰相反,是希望中共能继续向着民主宪政的方向前进,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列宁不是也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吗?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说出过去我们亲历过的历史的真实呢?一个只喜欢粉饰,缺乏反思精神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别人谈出真相乃至提出一些批评,正好表明了对中共执政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抱有很大的希望。执政者不但应有广阔的胸襟,和宽容的雅量,更应有“闻过则喜”的精神来处理好相应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通州区个别地方官员对铁流的骚扰,如果一切情况正如黄晓蘅所说的那样,那么他们的行为,肯定是不代表中央的意图,而且是违背胡温新政一再强调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的。黄晓蘅作为铁流的女儿,敢于对此提出批评,而且直达国家最高领导人,确实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清醒和后生可畏的精神。

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我的周围亲友中,以及在我的亲人中,能有这样清醒和勇气的人是不多见的。我在上世纪1957年,也被诬为右派,而且外加“反革命”。而且至今不予改正平反,当然更谈不上什么赔偿,甚至每月都只有不到四百元的“就业员生活费”。因此我也写了一些文章在海外发表,说出自已的遭遇。为此被“有关人员”请去“喝茶”。我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我只是讲出过去历史的真实,并无意反对胡温新政。同时卖文,卖画自古以来都是一介书生的求生活之道。在这物价飞升,米珠薪桂的今日,我那点可怜的生活费无法养活自己和老伴。卖文求生,哪朝哪代也不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也明文规定公民有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并有《著作权法》,明文保障作者获得稿酬的权利。但是在我的亲人儿女中,没有一个象黄晓蘅那么清醒,勇敢的人。相反,一个个都吓得不了,叫我“千万别去惹政府,那可不得了”!我真不明白一个公民合法,合理的行为,怎么能叫“惹政府”?我的另一位右派朋友也是投了几篇“外稿”,他单位的领导来“关心”过问一下,其实人家至少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旁敲侧击问了几句。事后他的夫人吓得几乎要哭了,喊着说“老头子呀,我陪你当了几十年右派家属,你未必还想要弄我们一家人去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吗?我究竟还欠你好多啊”!──中国人啊,什么时候才能有完整、清醒的公民意识?!

看到黄晓蘅那既谦卑有礼,又义正词严的文章,回想起1990年我在北京见到她时,如果说那时的晓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丑小鸭”,那么到而今,已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白天鹅”了!

我为老朋友高兴!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的年轻人!

来源:民主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