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规定”最牛的一句官方批示语

发表:2007-11-13 01: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官方公文传递过程中,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官员在阅文批示中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并不少见,然而,在一些地方、某些部门仍然一些轻描淡写的批示出现,比如:阅,甚至划圈,这只能代表某些官员履职时对纳税人的冷漠态度以及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众多批示语中,感觉目前最牛的应该是一句司空见惯的批示:请按有关规定酌情办理。这句看似平常的批示语实际上却暗藏着玄机,剥去层层的外衣后,你会发现这句批示语牛,就是“牛”。那么,这个批示语究竟牛在何处呢?

   首先,这句批示语最“牛”的核心就在“有关规定”这几个字上。从字面上看,人们不仅要问,有关规定到底是什么规定?曾有人说,最不好理解的规定就是“有 关规定”,最不好找的规定也是“有关规定”,下属最怕看到也是“有关规定”这几个字。也有当事的群众说,最能忽悠人的规定就是“有关规定”。由此看,所谓 的有关规定实际上就是一个需要认真查找的规定。然而,让下属费心多找政策只是表面现象,问题的实质是,“有关规定”的背后暗藏着一些官员对国家法律、政策 的不掌握、不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适用哪个政策来解决心里没底,所以只有靠搪塞来对付。在依法行政的今天,出现这样的批示语,只能说明这样的官员至少是在 依法行政方面是不称职的,是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依法行政的素质和执政能力的,实在令人可笑。

  其次,这条批示语暗藏微妙之处。表 面上看感觉不到,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条批示妙就妙在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批示显示,本人已经批示下属办理,白纸黑字写得清楚,谁看谁知道,对群众有了交 待;批示后等于问题没在我手上棚架,至于按照哪个规定办理,自己想去,对下级也有了安排;批示还说明本人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关心民生,效率很高,对上级 也有了答卷。这样看,对上、对下、对群众都不留空白,真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所以有人称这句批示语是“平安语”、“保官语”、“太平语”,不管什么人只要会写这几个字,似乎都能当官,不管什么事只要写上这么几个字,出了事责任肯定 不会追究到自己头上,这真是一条相当实用的通用语,也是明哲保身的好批示。

  其三,这条批示语暗藏退路。牛就牛在“酌情”两字,这两 个字就像一棵小炮弹悬在下属的头顶,警示着办理某一事项时一定要正确领会上司意图,掌握好办理分寸。如果下属办理时,合乎自己的胃口,这些官员就认为办得 好;如果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就可以认为没有按照有关规定酌情办理,真是进退有路,鬼斧神功,奇妙无穷。

  当一个官员提笔写下“请按 照有关规定酌情办理”时,我们不仅要问,他们知道有关规定到底是指的什么吗?如果不知道,可以学习一下中央政治局定期法治讲座的做法,多学点法律法规常 识。酌情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尽量不要让下属来把握,把问题向下面推,要多思考、多研究,自己拿主意。决策出了事儿,不要拿这句话当挡箭牌,应该承担的要直 起身板来承担,这样做感觉才像一个当代官员的样子。(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