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自由行:西敏寺(图)

发表:2008-06-11 21: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广播金奖主持人阿健在英国进修期间循着独立视线,游走各地。他把观感和体验融入在《英伦自由行》专栏中。他选择以伦敦为要点、云游为支 点、历史为观点--系统扫描伦敦及周边的主要旅游点--为大家配备英伦"千里眼"。端坐家中,读者即可对伦敦和英国的风土民情一"目"了然。-- 编者

如果你对英国的历史感兴趣,来伦敦就不能不到西敏寺。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它亦被译作威斯敏斯特寺。这座寺院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毗邻议会大厦,是英国最高的哥特式教堂,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加冕宝座虽经历700年历史仍基本完好

从公元960年创建起,寺院就被称作西敏寺,意为西寺,以区别于位于城东伦敦塔外的东寺。

在正厅里,西敏寺的修女Jane详细地告诉我寺院的来历:修女Jane 说:"1065年,当时的英国国王‘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正式启用了西敏寺,但在这座教堂建成之后仅仅八天,国王忏悔爱德华便死去了,没有子嗣继承王位。正当皇亲国戚为此争吵不休之际,诺尔曼人威廉从法国而来,并一举压制、征服了英格兰从而开创了诺曼底王朝,史称威廉一世(William I),或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

"可是,怎样才能向公众展示自己是爱德华王的正当继承者呢?最终,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爱德华王建造的这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自1066年,征服者威廉在此加冕后,英国各朝代的计有40位国王在这里登基,其中还包括今天温莎王朝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神秘来历

公元1308年从爱得华一世的加冕开始,历代的英国君王都使用同一把加冕宝座。加冕座内本来还有被称为"命运之石"(Stone of Scone)的加冕石。这块152公斤重的圣石据说源于圣地,谁得到这块石头谁就将统治世界。在争夺之中,圣石先后到过埃及、当时的西西里、还有西班牙和爱尔兰。之后,苏格兰人从爱尔兰人手里将圣石抢到,而爱得华一世征服苏格兰后,又将圣石带到伦敦,安置于加冕宝座下。从此,圣石便成了英王的王权象征。这块石头至今已见证了英国王室700多年的历史。


加冕宝座虽经历700年历史仍基本完好

或许你会失望地发现,现在高台上的"龙椅"之下空空如也,并没有什么圣石。这是因为圣石已于1996年11月30日运回了苏格兰,现在被珍藏在爱丁堡的博物馆里。

在西敏寺中有许多英国国王的石棺,每一个石棺都仿佛是一个英国历史书上的目录词条,每一个词条后面都有一个英国历史的片段。

王室墓地

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敏寺这座庞大建筑并不是1065年忏悔者爱德华所建的,而是1245年,英王亨利三世为了纪念爱德华而重建的西敏寺。亨利三世并将爱德华的遗体埋葬在这里。他本人在死后也被葬在这里。自此,大多数的英国君主死后都葬在西敏寺-从诺曼底王朝(Normans)到斯图亚特王朝(Stuarts),从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到殖民扩张,多少往事被浓缩进这些顽石和精灵之中。

走过爱德华一世和亨利三世的坟墓,就可以看到都铎王朝(Tudor)伊丽莎白一世的墓冢。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她统治时不但成功地克服了宗教分裂,推行新教,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使英格兰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顶峰。女王本人能讲六种语言,亲自从事写作和翻译。难怪在她的统治时期,英国的诗歌和话剧达到了黄金时代,出现了莎士比亚那样的文学巨人。她的墓冢十分华丽,在石棺上方有石雕的帐幕,帐幕下有伊丽莎白的卧像,手中拿着权杖,头上戴着王冠。

接下去是亨利七世、理查德二世、爱德华三世的墓。

来自的美国的游客Lily对我说,"我喜欢就在这里走走,看看这些有历史意义的墓冢。这些都是英格兰历史的缩影。我个人推荐在亨利七世礼拜堂附近的这个区域,因为这里有女王玛丽以及爱德华五世及其胞弟的墓冢,也因为他们的坟墓包含了悲剧性的故事"。

血腥历史

在最里面的亨利七世礼拜堂中,并排陈放着悲剧性的女王玛丽,以及在伦敦塔惨遭杀害的年幼的爱德华五世及其胞弟的墓葬。苏格兰女王玛丽是伊丽莎白一世的死对头,因为怕她形成继位的威胁,她被伊丽莎白监禁,后来又被处死。这个坟墓是由玛丽的儿子,即后来成为英国国王的詹姆士一世所建的。至于那爱德华五世及其胞弟则是被他们的野心勃勃的篡位叔叔在伦敦塔内残忍地杀害的。


诗人角内大多是文坛巨匠的纪念碑

西敏寺最让人心动是其闻名于世的"诗人角"(Poets' Corner)。那是英国文学的殿堂,被英国人视为"荣誉的宝塔尖",也是一部大理石刻的英国文学史。这里的碑分两种,一种是镶于墙上的壁碑,另一种是嵌在地上的地碑。英国600年文学史上的巨匠名家,如莎士比亚(Shakespeare)、乔叟(Chaucer)、雪莱(Shelley)、济慈(Yates)、拜伦(Byron)、狄更斯(Dickens)和哈代(Hardy)等的纪念像或墓碑,都可在这里找到。和其他人被葬在寺内不同的是,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被埋葬在他的故乡斯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这里仅有的是他的纪念像。

文人世界

文学爱好者只要到了伦敦,都会到这个文学圣地来,向他们心中的大师致敬。
来自加拿大的游客Tony对我说:"莎士比亚是这里唯一拥有全身塑像的诗人。乔叟和莎士比亚无疑是地位最高的,乔叟拥有单独的石棺,虽然体积不大,装饰也很朴素,却是"诗人之角"中唯一的一个。也不知道为什么,雪莱和济慈仅具壁碑,面积不大,且无雕像,而旁边的沙赛(Robert Southey)却有一尊半身石像。" 

"诗人角"并不限于诗人,也纪念一些有名的作曲家,比如《水上音乐》(Water Music)的作曲家亨德尔(又称:韩德尔,George Handel)。另外,这里还葬有一些贵族、将军、政治家和科学家等。令人景仰的名字中有约翰逊(Dr. Johnson)、达尔文(Darwin)和牛顿(Newton)等。

牛顿陵墓常常很多花好长时间才能找得到的,它被隐藏在高大雄伟的镀金圣坛一侧,是一座用黑色大理石建造的庞大石棺。他的塑像斜靠在石棺上,肘部枕在他最伟大的作品《论神性》、《论运动》、《光学》和《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和圣保罗大教堂一样,这里也存放有邱吉尔的纪念石碑,足以体现这位英国重要人物的历史价值和受国民尊敬的程度。

每天傍晚,西敏寺在停止对游客开放后,诗歌班会为来此出席晚祷仪式的人唱圣歌。西敏寺的诗歌班是全英著名的。这些近乎神圣的声音是如何被训练出来的?

音乐传统

诗歌班音乐总监O'Donell直接把我带到排练室,并告诉我他的那些"钢铁是如何被练成的"。

O'Donell 说:"我们的男童合唱团成员从他们八岁进来开始直到13岁变声期前离开。在此期间,他们在我们的合唱团学校接受全面的训练,除了专业的课程外,还包括自然、体育等常规的课程。其实,我们在他们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淘汰式的面试,选择标准主要看他们具备的潜力。"

O'Donell 在训练课上显得一丝不苟,而且相当严苛。但他却不希望小团员们害怕他的严肃:"当然,我也不希望他们看到我就紧张,这样肯定不会有好的训练效果。至于具体的训练方法,这里主要包括音乐能力的定向训练和团队合作训练。作为音乐总监,我来决定合唱团的风格走向,比如我喜欢明亮和活跃的声音表现,我就会要求团员们按要求做。训练时,我会针对他们的特点和不足有的放矢,比如有人自信不足,有人节奏不好,我们都会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直至解决问题。"

西敏寺其实并非对所有的到访者都像接受我的采访那样的耐心的。 比如他们先前就对影片《达.芬奇密码》(Da Vinci Code)的现场取景的申请予以坚决的拒绝,理由是"电影原著的描写与传统神学明显不符"。

西敏寺还设有自己的博物馆,它是用原来修士们用的暖房改建的。游客们看累了还可以到花园,靠着苹果树、胡桃树、桑树或者无花果树歇一歇。大园子内还设有一所创建于1179年的,这是全英数一数二的贵族中学威斯敏斯特学校(Westminster School)。据说,这里的非寄宿学生的学费每学期高达6,000英镑,合人民币9万元左右。

最后告诉你的是,西敏寺除了是游人喜欢的热点和英王加冕的地方之外,也是其他一些比较隆重的仪式举行的地方。例如: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婚礼、戴安娜王妃的丧礼等。

现在,西敏寺并无得到财政拨款,而是仰赖门票收入与捐赠,所以门票票价达12英镑。游客也可以向馆方租用中文讲解器进一步了解西敏寺。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