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古董: 形形色色的钩 形形色色的饵

发表:2008-10-08 16:5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个到民间收古玩的人在一乡间民舍前看到院门外栓着一只猫,喂猫的食器是只破碗,内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破碗是宋代的瓷器,价值不菲。此人心里狂喜却又按捺着不露声色,敲门对主人说:"这只猫我特别喜欢,由你出个价吧,我要买你这只猫。"有人出高价买猫,主人当然高兴,生意很快就做成了。买主抱着猫要走的时候状似不经意的瞄了一眼那破碗,假意说道:"我看这猫用这只破碗吃食儿也习惯了,要不,你把它赠送我吧!"猫主狡黠的一笑:"那怎麽行,我还仗着这破碗卖猫呢!"

以上是一则小故事,这个故事牵涉到了一个行当--古董业。

近年来,随着个人财富的急剧积累,身家百万以上者比比皆是,物质生活带动精神生活的发展,不少人开始收收古董,玩玩字画。其中,有大玩家,也有小玩家,全看资产实力和对此道的心气儿而定。总之,古董业兴盛了起来,各个城市都有专有的古玩字画交易市场,天津有古文化街,济南有千佛山文化市场,北京有琉璃场,还有后起的潘家园。

可是,文物这东西,数额有限且成递减状,兵荒战乱毁一些,收藏者无知不善保存毁一些,年代太久禁不起岁月侵蚀会毁一些,加之历史上如果再多几次类似焚书坑儒或文化大革命之类的运动,文物也就所剩无几了。

简而言之,市面上真正的文物少之又少,赝品却可以车载斗量,那些到潘家园淘古董的人再怎麽淘也很难淘出二两真金。

赝品充斥着整个文化市场。

造假业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无论原始社会彩陶、奴隶社会青铜器、还是宋元明清哪个大家的真迹全都可以量身定做。造假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用机器复制,用酱油作旧,以致一些"古画"出炉时还带着刺鼻的酱油味儿。一些青铜器外面的铜锈做得古雅乱真,里面却注满了石膏。有的"古玩"还故意流落民间,然后放出风去,等有缘之人来淘宝。

一个家里稍有积蓄的人听说东北某一农户家有一块家传古玉,心里一兴奋,来不及和家人商量就带着全部积蓄上火车了。到东北农家时已是深夜,主家一看来者有这麽大的热情也很感动,直说遇到有缘人。拿出古玉就着昏暗的灯光左看右看,又拿出蜡烛在烛光下照那块玉的种种变化,怎麽看都和文物书上记载的相符,当场付款提货,怕有变故,将古玉揣在怀里又连夜赶火车回家了,路上都不赶拿出来看一眼。回家拆开包在日光下再一看,全不是烛光下的感觉,才知道上当了,这只是一件赝品。一口闷气憋在心里两三天下不了床,事已至此也无法挽回了。最后,将这赝品层层包裹,压在箱底,打落牙只能和血肚里吞,只当花钱买一教训。对外人只字不敢提起,一旦让外人知道自己看走眼了,也就失去了在这一行当的信誉。

这件事也只是道听途说来的。前些日子,一次亲身的经历才让我真正领教了江湖的险恶。

上个月,有人找上我,说亲戚家有家传的字画,这亲戚可是家传渊源,是满人,属清朝八旗子弟,先人是大清的王爷,家里也出过后宫的妃子。清朝没落了,家也随之败落了,民国的时候开始卖家具,卖字画,也卖瓶瓶罐罐的,家里的东西也就越留越少。后来文革的时候被抄家,又抄去一部分,破四旧的时候,家里的字画都拿去烧火做饭了。有些字画因为搁在阁楼上被家人遗忘了才幸免于难,改革开放后,翻出来才发现那是国宝,然后找专家鉴定,说绝对属于国家前三级文物。家里老爷子在的时候,没人敢动这些字画,现在老爷子没了,这些画也怕保存不好,所以,想找个合适的价钱出手,买主最好是酷爱字画的收藏家,这样也算给这些字画找到了好人家。最后强调,肯定是真东西。

我的交游并不广,却刚好辗转认识几个有身家并且爱好此道的人。君子有成人之美,有人想卖有人爱收,中间牵一个线也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我说我先看一眼是个什么物件再帮你联系这件事吧。

卖主将东西带来时让我充分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首先,一大卷东西用破布层层包裹,原因是不能露财,怕出事;其次,打开的时候不让我动手,只能在旁边观看,因为怕伤到画面;再有,虽然抱了一捆来,却只打开了一张,因为古画每打开一次会伤害画卷一次。我既然不懂古画鉴定,看一张意思意思,也表示卖主的诚意。打开的是清代四王之一王原祁的一张长条儿,画面颜色还真是古雅,画面没破但有很多的皱褶,裱画的绫子布的颜色也是斑斑驳驳的。我问:"如果买方提出要看真迹怎麽办"?卖主讲只能先看原画的照片,对照片的内容满意后才能进一步看原画,最好看一遍就成交,因为画不能总打开,再者,抱着这麽贵重的东西在外面跑来跑去太不安全。我又问:"一张画究竟值多少钱"?答:"最低三百万"。

我当时确实感到了这件事责任的重大,一张三百万,虽不是天文数字,但对一般老百姓讲,也是一生吃喝不愁了。我这中间牵线人,既要保证卖家实物的安全,又要保证买家不吃亏上当而买到真货。我开始觉得头皮发麻。

步骤要按部就班的走,先给买主看照片,通过。接下来,安排主家与原画见面时出现叉头。在卖主家见面,买主觉得不安全,提着现金怕卖主起歹念;在买主家见面也觉得不安全,卖主怕自家字画出事儿;在外面找个宾馆见面呢,双方都觉得不安全。交涉来交涉去还是觉得在我家见面最可靠,其实我也被搞得战战兢兢,怎麽都觉得象国产007的情节。

双方各带人马终于见面了,卖主带保驾的,买主带着搞鉴定的。将画卷一展开来,鉴定家就笑了,带着买主转身就走,买主走了,卖主也没久留,只留下我云里雾里。后来买方打电话来说,看一眼就知道,潘家园的货,八十元就能收一张,也就是骗你这外行吧,做这种事情,不是知根知底就不要搭话,即使知根知底也不能全信,江湖险恶,可有你学的......

这件乌龙事件过后,我着实挥了一把冷汗,即便现在想起,依然心寒。关于这一行,听到见到总不如遇到。鱼贪恋一个食儿才去上钩,社会上却有形形色色的钩,形形色色的饵,除非不心动,又很难不心动。这一行业,即便有财力、智力、胆识、经验也未必能如鱼得水,何况我一外行之人。所幸,自己不是江湖中人,以后,也决不敢管江湖中事。可是,那些混在江湖的人啊!......

来源:古典家具收藏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